又譯賓漢。美國化學傢,現代流變學的奠基人。1928年在賓厄姆的提議下,根據古希臘哲學傢赫拉克利特“一切皆流”的說法成立瞭流變學會(RheologicalSociety),研究材料的變形和流動。賓厄姆還創辦瞭流變學雜誌,促使流變學這個力學分支開始形成。

  賓厄姆研究瞭懸膠、油漆、水泥等一類材料的流變特性,寫瞭一系列論文,特別是1919年和H.格林聯合發表的論文《油漆是一種塑性材料而不是粘性流體》,該文指出,油漆在剪切應力較小小時,剪切應變率為零(或不發生流動),隻有在剪切應力超過臨界值(即屈服應力)時,才發生表觀的流動,這時應變率和應力與屈服應力之差成正比。後來把具有這種流變規律或本構關系的材料或物質稱為粘塑性材料或賓厄姆塑性材料(簡稱賓厄姆體)。除油漆外,石膏、懸膠、面粉團、水泥砂漿等都可作為賓厄姆體來處理。A.J.C.B.de聖維南的塑性流動材料和I.牛頓的粘性流體是賓厄姆體的兩種特殊情況,前者流動速度為零,後者屈服應力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