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理學傢。1905年12月20日生於江蘇省灌雲縣,逝於1998年。1923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1933年赴比利時,次年到法國,入巴黎大學高等物理和工業化學學院,在P.朗之萬的指導下,完成瞭大氣電學和超聲方面的一系列研研究工作。1940年以《用放射性物質或X 射線電離氣體中懸浮粒子的研究》論文獲得法國國傢博士學位。他所創立的關於大小離子平衡態研究的新理論,被國際學術界稱為“朗之萬-汪德昭-佈裡加理論”。1938~1956年先後任法國國傢科學研究中心專任研究員,研究指導主任。1945年法國科學院因他在大氣電學方面的貢獻,授予虞格大獎。1947~1948年應F.約裡奧-居裡的聘請,任法國原子能委員會顧問。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是法國科學研究中心國防研究機構中唯一的外籍科學傢,同朗之萬一起進行聲吶的研究工作。1956年回國,為中國科學院研究員,1957年受聘為數學物理學化學部(現為數學物理學部)學部委員,先後擔任中國科學院器材局局長、原子能研究所質譜分析研究室主任、無線電電子學研究所副所長和聲學研究所所長等職。

  汪德昭自1958年起,致力於水聲學的研究。從建立隊伍到開展研究,作瞭一系列的奠基性工作,開創瞭中國水聲學研究的新局面。長年以來,他率領他的學生並和他們一起,完成瞭淺海水聲傳播、散射、起伏、吸收、混響、噪聲、表面聲道和內波等一系列研究課題,培養出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技術人才。1960年,他根據中國南海海區的水聲參數,計算出中國現役某些聲吶的作用距離,為實踐提供瞭重要的準確計算。近年來,他指引他的學生張仁和轉向深海水聲研究,在水下聲道和反轉點會聚區研究方面,取得很大進展。他和他的學生尚爾昌合著的《水聲學》一書,總結瞭水聲研究20年來的部分研究成果。1981年西歐法語區聲學傢協會授予他榮譽獎章,1983年巴黎市長授予他巴黎市榮譽獎章,表彰他在聲學研究和促進中法學術交流方面所作的貢獻。同年他應法國總統密特朗邀請訪法。1982年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參加2000年海洋學國際討論會。他是教科文組織知名科學傢小組成員。還應邀參加國際第九、十屆聲學會議。他被遴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他的主要科學論著有:《空氣中懸浮質點的計數》、《大離子遷移率法則》、《懸浮質點大小的測量》、《氣體中大小離子的平衡態》、《鐳D轉換電子能的絕對強度》、《RaAc內能譜的絕對強度》、《超聲波色散和吸收》、《負光致現象》(陸續發表於1936~1956年法國科學院學報C.R.),以及《淺海內波》等2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