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玻色弦和費密弦理論基礎上提出的一種同時具有10維時空超對稱性和 2維弦空間超對稱性的弦理論。該理論是1981年由M.B.格林和J.H.許瓦茲提出的。

  根據超弦理論,引力子、規範玻色子、誇克和輕子等(見強子結構),都是弦在弦空間中振動的不同模式。弦分閉弦和開弦兩種,閉弦零品質模式構成超引力多重態,包含引力子、引力微子等;開弦零品質模式構成超楊-密耳斯多重態,包括規範場和規範費密子。此外,弦還有無窮多高激發態模式。弦的斷裂裂或連接表示弦之間的相互作用。當弦的張力趨向無窮大時,弦理論過渡到通常的點粒子理論。

  超弦理論分為三種類型:Ⅰ 型,由開弦和非定向閉弦構成,其低能極限等價於N=1的10維超引力和超楊-密耳斯理論,規范群為SO(N)和USP(N);Ⅱ型,僅由定向閉弦構成,不能描述規范相互作用,低能極限等價於N=2的10維超引力理論;Ⅲ型是1985年由D.J.格羅斯等人提出的雜交弦,由26維空間玻色弦和10維空間費密弦“雜交”而成,雖然它僅包含定向閉弦,但由於在環面上緊致化及孤立子的存在,可以描述規范相互作用,規范群為E8×E8Spin(32)/Z2,其中Spin(32)為SO(32)的覆蓋群,其低能極限與Ⅰ型超弦相同。

  格林和許瓦茲於1984年證明:精確到一圈圖,如果規范群為SO(32),Ⅰ 型超弦理論無反常且有限(此結論對雜交弦亦正確)。因而超弦理論有可能成為一種把引力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統一起來的理論形式,因此它已成為1984~1985年粒子物理學理論最活躍的研究方向。

  

參考書目

 J.H.Schwarz,Superstrings,World Scientific Publ.Co.,Singapore,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