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維生素不足所引起的一組營養缺乏癥的總稱。不同維生素缺乏癥的癥狀差異很大。日糧配合不當常是傢畜患病的一個原因。各種傢畜均可發生,傢禽尤為多發。常見的有下述幾類。

  維生素A缺乏癥 犢牛和傢禽較常見。患畜對弱光刺激的感受性降低,發生夜盲癥;皮膚粗糙,乾燥多屑;上皮表層角質化程度增高,失去正常功能,抗病力降低。青年公畜由於精子生成受影響,出現不育。母畜易流產或產弱仔。嚴重的患患牛全身性水腫、角膜混濁呈雲霧狀並有幹眼病,終致失明。病雞血液中尿酸濃度比正常高8~9倍,造成尿酸鹽在輸尿管、腎及其他組織中沉積。預防措施主要加強飼養管理,如夏季在草場放牧,冬季供給優質幹草和青貯,特別是保證幼畜維生素A的來源。

  維生素D缺乏癥 維生素D與動物對鈣、磷的適當吸收和利用有關。它的缺乏可引起幼畜佝僂病和成年傢畜骨軟病。但維生素 D不一定要由日糧供應,機體在日光照射下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可經過化學變化而產生一種膽骨化醇(維生素D3),具有維生素 D的作用。白色傢畜由於比有色傢畜能吸收較多日光,更能產生較多的維生素 D。新生幼畜宜多予戶外活動,照射日光。

  維生素E缺乏癥 以犢牛和羔羊多發,常引起肌營養不良,且能加速體內硒的氧化過程,導致相對的硒缺乏癥。維生素E存在於多數天然植物飼料中,種子胚乳中尤為豐富,它能抑制或減緩多價不飽和脂肪酸產生遊離根和過氧化物,從而具有防止細胞膜的脂質被過氧化作用。以硒為活性中心的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是以破壞已生成的過氧化物來保護細胞膜的脂質不受損害的。因此本癥多與缺硒相關(見微量元素缺乏癥(傢畜))。

  維生素 K缺乏癥 肝臟中凝血酶原合成不足導致動物凝血時間延長或自發性出血的一種營養缺乏癥。多見於缺乏青飼的傢禽,幼雛更為常見。牛的草木犀中毒由於產生抗維生素 K的作用而有類似癥狀。預防主要靠保證傢禽日糧中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K。

  復合維生素 B缺乏癥 這組維生素包括硫胺素、核黃素、煙酸、泛酸、葉酸、膽堿、生物素和B12等,多數飼草、飼料中都有存在,有的在草食獸消化道內也可合成。比較多發的缺乏癥有:硫胺素缺乏癥,主要是馬在放牧時吃入有毒植物蕨而產生;煙酸缺乏癥,由於缺乏供應轉化為煙酸所必需的色氨酸,或由於日糧中含有的煙酸與其他物質結合,不易為傢畜利用。臨床上幼齡雞、鴨則表現出與錳缺乏癥相似的肢骨變形,豬則呈現糙皮病、皮炎和腹瀉等。維生素B12缺乏癥,是與鈷缺乏癥相關的一種疾病。此外,膽堿和生物素缺乏癥也有發生,前者發生於豬、雞,後者多見於肉用仔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