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圖或航片、衛片為底圖,用顏色、符號、代號和文字顯示某區域內各種土壤類型的空間分佈和組合特徵的方法。土壤研究的一個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也是進行土壤資源的評價、估算,土壤的利用和改良,以及進行自然區劃和農業區劃的基礎。

  土壤圖的種類 根據製圖的目的和圖幅內容可分為:①普通土壤圖。即反映土壤的主要類型、組合及其分佈規律、內容全面而廣泛的綜合性土壤圖。根據圖斑結結構類型可再進一步分為:以單個土壤類型為制圖單元的土壤類型圖(這類圖有時也將與生產利用或土壤形成有關的非土壤形成物作為圖斑內容);以兩個以上土壤單元作為圖斑內容、並用某些與生產利用有關的相來區分制圖單元的土壤組合圖;以與地形單元相聯系的土壤復域為制圖單元的土被結構圖等。②專門土壤圖。即為某一特定目的編制的土壤圖,如森林土壤圖、工程土壤圖、侵蝕土壤圖等。③土壤性質圖。即以土壤的某一或某幾個性質為內容的圖幅,如土壤的各種營養元素圖、土壤質地圖、土壤酸堿度圖、土壤鹽漬度圖等。④土壤分區圖。即以農業規劃和土壤改良為目的,對土壤進行分區劃片的圖幅。一般以土壤圖為基礎,結合自然地理圖件和農業經濟資料編制,如土壤區劃圖、土壤利用改良分區圖、土壤鹽漬分區圖等。

  制圖的比例尺 根據土壤調查的目的和調查區域的特點確定。制圖的詳度和精度因比例尺的不同而異。土壤圖的比例尺分大、中、小3種。大比例尺為≥1:5萬,重點反映土壤微域分佈規律,可確切計算制圖地區的面積。中比例尺為<1:5萬≤1:50萬,重點反映土壤中域分佈規律。小比例尺為<1:50萬,重點反映土壤廣域分佈規律。

  制圖單元和系統 確定比例尺後,即需擬定土壤制圖單元和系統。土壤制圖單元是表示圖斑內容的單位,以土壤分類系統的各級分類單元為基礎。但兩者並不等同,前者的內容可以是一個或兩個以上分類單元的組合。制圖單元中土壤的分類級別根據制圖目的、調查對象、制圖比例尺及其最小圖斑面積所能包含的內容確定。一般情況下,比例尺越小,基本制圖單元中土壤的分類級別越高;比例尺相同時的土壤分類級別通常是農區低於非農區,平原低於山區。土壤制圖單元系統包括實際上圖的基本制圖單元及其以上的各級單元,能反映土壤的發生關系和分佈的規律性。

  制圖綜合 由於受比例尺限制,土壤圖不可能對自然界存在的所有土壤變異都作出反映;因此在制圖過程中,特別是利用比例尺較大的圖編制比例尺較小的圖時,需要進行制圖綜合。比例尺愈小,制圖綜合的概括程度愈高。綜合的原則是簡化而又能客觀反映土壤基本特征和分佈規律。綜合的方法一般是根據比例尺的要求及其最小圖斑面積所包含的內容,結合編圖目的並考慮不同地區土壤分佈和利用的特點,進行類型和面積的歸並。類型由高一級歸並低一級,圖斑由大面積歸並小面積。在難以歸並的情況下,可用復區形式綜合表示。某些在生產和分佈上具有特殊意義的過小圖斑可定位表示,或略加誇大。

  圖幅內容的表示方法 各級上圖單元在圖幅上通常用顏色和各種字碼符號表示,以清晰易讀並能客觀地傳輸土壤信息為原則。若著重反映土壤分佈規律,制圖單元的設色應力求與圖斑中的主要顏色相近,部分采用習慣色;若著重反映制圖單元之間的差異,則不同制圖單元的顏色要對比鮮明。字碼符號不僅可與顏色一起表示單區或復區圖斑中的次要土壤成分,也可用以表示土壤的相或某些非土壤形成物,或以定位的方式表示面積相當小的特殊類型。圖斑內代表不同內容的各種字碼結構可為連續式或分數式。

  制圖的技術手段 在土壤調查制圖發展初期多用常規律圖法,即以地形圖為底圖,采用路線勘察方法調查制圖。其後,發展到利用航片的綜合目視判讀法,以間接判讀指標如地形、母質、植被和土地利用現狀等為主,結合直接判讀指標(土壤本身的性質)進行綜合判讀。70年代以來,又發展到衛片的綜合目視判讀,並開始利用衛星遙感信息(圖像或數字)和計算機技術,采用監督法和非監督法進行自動識別分類和制圖。制圖手段的不斷革新,保證瞭制圖精度和速度的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