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特定容器培育作物或果樹、花卉、林木幼苗的育苗方式。常用的育苗容器為盛有養分豐富的培養土等基質的營養缽。中國早在14世紀的《農桑衣食撮要》中,已有關於茄子、黃瓜等蔬菜應用此法育苗的記載。現代用營養缽培育蔬菜幼苗的試驗,是由科克和傑佛瑞斯以及哈伯先後在1929和1931年進行的;20世紀50年代以後在美國、荷蘭、蘇聯等國傢相繼得到大規模應用,中國也在此時逐步推廣。60年代以後,一些國傢逐步實現瞭容器育苗的機械化和自動化。

  優點 應用容器育苗時,因苗隨根際土團(有時和容器一起)栽種,起苗和栽種過程中可使根系少受損傷,成活率高、發棵快、生長旺盛,對於不耐移栽的作物或樹木尤為適用。容器所盛培養土等基質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加以容器育苗常在塑料大棚、溫室等保護設施中進行,故可使苗的生長發育獲得較佳的營養和環境條件。另外,此法還為實行機械化、自動化操作的工廠化育苗提供瞭便利。現在,容器育苗已在增加作物產量、提早蔬菜采收期和樹木出圃期等方面取得明顯效果。

  容器和育苗方法 容器有兩種類型:一類具外壁,內盛培養基質,如各種育苗缽、育苗盤、育苗箱等,以育苗缽應用更普遍。按制缽材料不同,又可分為土缽、陶缽和草缽以及近年應用較多的泥炭缽、紙缽、塑料缽和塑料袋等;此外,合成樹脂以及巖棉等也可用作容器材料。另一類無外壁,將腐熟廄肥或泥炭加園土,並混合少量化學肥料壓制成缽狀或塊狀,供育苗移栽用。容器大小的選擇根據作物或樹木的種類和所需苗齡的長短而定。用於番茄、黃瓜等果菜類早熟栽培蔬菜的育苗缽,直徑一般為8~10厘米,高6~10厘米;用於白菜等葉菜類蔬菜的育苗缽,直徑一般為5厘米,高4~5厘米;林木苗缽的直徑一般為5~10厘米,高8~20厘米。在管理技術上,由於苗的根系生長局限於容器范圍內,養分供應的來源也局限於容器內的培養土等基質,加以容器內水分較易蒸發,容器育苗與一般園土育苗相比,澆水次數應增加,有時還需適當增加追肥次數。同時要註意苗床中容器的排列和掌握苗床的覆蓋保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