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西南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分佈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南部。“霍霍卡姆”的皮曼印第安語意為“消失的民族”。約西元前300~前100年自科奇斯文化中分化出來,西元1400年後衰落。其後裔為歷史時期的皮馬和帕帕格印第安人。根據希拉河畔斯內克敦遺址的堆積,這一文化可分4期,即開拓期、移居期、定居期、古典期。

  開拓期以狩獵採集經濟為主,出現玉米等原始栽培作物,居住方形半地穴式房屋。工具有石制的斧、鏃、刀、矛頭和磨盤。陶器紅褐色或灰色色,有罐、瓶等類,後期產生北美西南地區最早的彩陶,並有陶制人像。人死後行火葬,以石、陶器隨葬。移居期房屋作橢圓或圓角方形半地穴式,墻壁為排柱塗泥而成。這時從馬雅文明傳來用於宗教崇拜的球場。農業有所發展,種植玉米、南瓜等。修建水利工程,水渠最長達150英裡。陶器精致,多罐類,在紅褐色地上,以紅或淡黃色繪出幾何形及象生形花紋等,並在器物底部塑造動物和人的形象,而以女像為多。工具有帶凹槽的石斧、石鏃。定居期受阿那薩吉文化和中美洲文化影響,建築普韋佈洛形式的村落。灌溉系統規模更大。陶器以三足、四足的盤、甕和缽為多,彩陶黃地紅彩,飾鋸齒紋、編織紋和回旋紋。出現銅器,用鑄造法制鐘和鏡。棉織發達,會織造細佈、編織毛毯。石器有磨盤、臼、杵、鋤和鏃,並有鳥獸形的石制容器。用蝕劑法在貝殼上刻劃花紋,作成珠子、垂飾和耳環等裝飾品。古典期是這一文化的繁榮時期,房屋開始用石塊建築,多間相連並有圍墻。村落增加,人口增多。陶器以素面黃陶和磨光紅陶的罐和壺為多。彩陶衰落,紋飾簡單。石器有錛、尖嘴鋤、鑿、敲砸器、刮削器和三角形鏃。制貝工藝發達,出現瞭真正的鑲嵌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