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天文學傢。福建省漳州人,1911年12月19日生。早年留學英國劍橋大學,以《特殊恒星光譜的分光光度研究》一組論文獲博士學位,1941年回國。曾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研究員,燕京大學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北京京大學、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大學天文系主任。當選為中國天文學會第一、二、三屆理事會副理事長。1979年4月30日在南京逝世。在多年教育工作中,他主持和編寫過多種教材,指導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為培養中國天文人才作出瞭重大貢獻。他十分重視科學普及工作,撰寫過許多科普文章,經常指導天文愛好者的活動。在恒星和星系方面發表過《星系的質量和角動量的分析》等十多篇論文,編著有《恒星天文學》一書。六十年代初,他提出瞭“宇觀”概念。後期,他側重於天體演化學的研究,著有《天體的演化》一書。晚年對太陽系起源問題作瞭較全面、系統的研究,提出瞭一種新星雲說。他的《太陽系演化學》一書是有關這一問題的總結性著作。他還主編《天文學教程》、《天體物理學方法》和《英俄中天文學詞匯》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