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隔振、吸振、阻尼等技術措施以減輕物體振動並阻止其傳播。其目的是保護人及靈敏儀器設備免受振動的影響。

  隔振 是利用振動元件間阻抗的不匹配,以降低振動傳播的措施。隔振技術常應用在振動源附近,把振動能量限制在振源上,不向外界擴散,以免激發其他構件的振動;也應用在需要保護的物體附近,把需要低振動的物體同振動環境隔開,避免物體受振動的影響。採取隔振措施主要是設計合適的隔振器。隔振的原理理是把物體和隔振器(主要是彈簧)系統的固有頻率設計得比激發頻率低得多(至少低3倍);但對高頻振動要註意把隔振器的特性阻抗設計得與連結構件的特性阻抗有很大變化(至少差3倍)。為此,隔振器如用鋼絲彈簧,還要墊上橡皮、毛氈等作的墊子。在隔振器的設計中,還應該考慮阻尼的作用。對啟動過程中變速的機械,設計隔振器時應加阻尼措施,以免經過共振頻率時振動過大。

  阻尼 是通過粘滯效應或摩擦作用把振動能量轉換成熱能而耗散的措施。阻尼能抑制振動物體產生共振和降低振動物體在共振頻率區的振幅,具體措施就是提高構件的阻尼或在構件上鋪設阻尼材料和阻尼結構。如近年來研制成的減振合金材料,具有很大的內阻尼和足夠大的剛性,可用於制造低噪聲的機械產品。

隔振器

  另外,在振動源上安裝動力吸振器,對某些振動源也是有效的降低振動措施。對沖擊性振動,吸振措施也能有效地降低沖擊激發引起的振動響應。電子吸振器是另一種類型的吸振設備。它的吸振原理與上述隔振、阻尼不同,它是利用電子設備產生一個與原來振動振幅相等、相位相反的振動,來抵銷原來振動以達到降低振動的目的(見有源降噪)。

  在某些強振動環境中,采取若幹振動防護措施,也能消除或減輕振動對人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