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性的、政府間合作研究生態學的綜合性計畫,簡稱 MAB。它是根據197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十六屆大會2·313號決議設立的。

  人與生物圈計畫的宗旨是通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結合,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的結合,科學技術人員、生產管理人員和決策者的結合,對生物圈及其不同區域的結構和功能進行系統研究,並預測人類活動引起的生物圈及其資源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對人類本身的影響,為合理利用和保護生物圈的資源,保存遺傳基因的多樣性,,改善人類同環境的關系提供科學依據。

  人與生物圈計劃共有14個研究項目:①日益增長的人類活動對熱帶、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②不同的土地利用和管理實踐對溫帶和地中海森林景觀的生態影響;③人類活動和土地利用實踐對放牧場、稀樹幹草原和草地(從溫帶到幹旱地區)的影響;④人類活動對幹旱和半幹旱地帶生態系統動態的影響,特別註意灌溉的效果;⑤人類活動對湖泊、沼澤、河流、三角洲、河口、海灣和海岸地帶的價值和資源的生態影響;⑥人類活動對山地和凍原生態系統的影響;⑦島嶼生態系統的生態和合理利用;⑧自然區域及其所包含的遺傳材料的保護;⑨病蟲害管理和肥料使用對陸生和水生生態系統的生態評價;⑩主要工程建設對人及其環境的影響;⑪以能源利用為重點的城市系統的生態問題;⑫環境變化和人口數量的適應性、人口學和遺傳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⑬環境質量的認識;⑭環境污染及其對生物圈影響。

  人與生物圈計劃的協調管理機構是由30個理事國組成的“人與生物圈國際協調理事會”,每兩年開會一次。理事會閉會期間,由主席一人、副主席四人、報告員一人組成執行局,下設秘書處(在教科文組織生態科學司內),主管協調雙邊或多邊的國際合作,促進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的建立,組織研究成果和情報資料的交流,舉辦各種學術討論會和訓練班等。

  人與生物圈計劃在國際上引起普遍的重視,已有一百多個國傢參加這一計劃,有的國傢已成立瞭人與生物圈國傢委員會。人與生物圈計劃的研究課題已有1000多個,10000多名科學傢參加研究工作。生物圈保護區已發展到200多個,形成瞭一個全球性的生物圈保護區網。

  人與生物圈計劃的主要出版物有:《人與生物圈研究技術資料》、《人與生物圈計劃報告集》和一些不定期的論文集等。

  中國於1972年參加這一計劃,一直是“人與生物圈國際協調理事會”的理事國,成立瞭中華人民共和國人與生物圈國傢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