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通常是指含氰根的無機物,常見的簡單氰化物有氰化鉀、氰化鈉和氰氫酸,它們都有劇毒,極小量即可致死。各種氰化物的毒性相差很大,如常見的含氰絡合物(如鐵氰化物和亞鐵氰化物)的毒性便很小。

  污染來源 氰化物污染多見於水體污染,主要是電鍍、煉焦和選礦廢水等造成的。這些廢水除含大量氰化物外,往往還含酚類、重金屬或其他污染物,其危害往往也不亞於氰化物。

  天然水中不含氰化物,如有發現,即屬污染。水體中的氰化物,不僅可被稀釋,也可被水解,生成氰氫酸,然後揮發進入大氣,水中的氰化物就逐漸消失。

  危害和機理 簡單的氰化物經口、呼吸道或皮膚進入人體,極易被人體吸收。氰化物進入胃內,在胃酸的作用下,能立即水解為氰氫酸而被吸收,進入血液。細胞色素氧化酶的Fe3+與血液中的氰根結合,生成氰化高鐵細胞色素氧化酶,使Fe3+喪失傳遞電子的能力,造成呼吸鏈中斷,細胞窒息死亡。

  在非致死劑量范圍內,氰化物在體內能逐漸被解毒。這是因為:體內的β-巰基丙酮酸在斷裂酶的作用下釋放出的硫能被體內代謝產生的亞硫酸根所接受,生成硫代硫酸鹽。硫代硫酸鹽與氰根在硫氰生成酶的作用下,能生成硫氰化物,從尿中排出。不過,這種體內解毒能力是很有限的,如攝入的氰化物超過瞭解毒的負荷,達到中毒的濃度,便會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由於呼吸中樞對組織缺氧特別敏感,急性氰化物中毒的病人,其癥狀主要為呼吸困難,繼而可出現痙攣;呼吸衰竭往往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氰化物污染水體引起魚類、傢畜乃至人群急性中毒的事例,國內外都有報道。這些事件都是因為短期內將大量氰化物排入水體造成的。

  鐵氰化物和亞鐵氰化物毒性雖然很低,也能造成危害。如果將這種含氰絡合物大量排入地面水,通過陽光曝曬和其他條件的配合,即可分解並釋放出相當數量的遊離氰,導致魚類死亡。

  少量氰化物經消化道長期進入人體,會引起慢性毒害,動物實驗所得的閾下濃度每公斤體重為0.005毫克。流行病學調查得知,有的居民由於長期飲用受氰污染(含氰0.14毫克/升)的地下水,出現頭痛、頭暈、心悸等癥狀。這可能是由於神經系統發生細胞退行性變化所致。這些居民的甲狀腺腫發生率顯著上升,可能是由於體內長期蓄積硫氰化物所致。因為硫氰化物能妨礙甲狀腺素的合成,影響甲狀腺的功能,導致甲狀腺代償性肥大。

  防治措施 含氰量高的廢水必須回收,含氰量低的廢水應凈化處理後排放。中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氰化物不得超過0.05毫克/升。《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規定地面水中的氰化物的最高容許濃度(按氰根計算)為0.05毫克/升。《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準》規定含氰廢水最高容許排放濃度為0.5毫克/升(以氰遊離根計)。對急性中毒者應盡快就地搶救,辦法是註射硫代硫酸鈉,使氰基轉化為低毒的硫氰酸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