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使有機體產生一定行為的外部因素。與它相對應的概念是內驅力。例如,饑餓的感覺是驅動求食行為的內驅力,而食物就是驅動求食行為的誘因。內驅力和誘因都是形成動機的因素。存在於機體內部的動機因素是內驅力,存在於機體外部的動機因素是誘因。內驅力和誘因相互作用而形成動機。有些動機形成時內驅力作用強,有些動機形成時誘因作用強。例如,有時個體雖不餓,但當看到或嗅到美味的食物時,也常喚起食欲,進而驅動進食的行為。

  在И.Π.巴甫洛夫的條件件反射試驗中,無條件刺激就是誘因,在這裡誘因是用來產生強化作用的強化物。當內驅力為饑餓時,內驅力的強度將隨著進食而逐漸減弱,而誘因的強度則取決於內驅力滿足的程度及食物的質和量。

  誘因按其性質可分為兩類:個體因趨向或取得它而得到滿足時,這種誘因(如食物)稱為正誘因;個體因逃離或躲避它而得到滿足時,這種誘因(如電擊)稱為負誘因,某一刺激對某一個體是正誘因或負誘因,一般來說是經過學習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