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心理學傢。1879年3月9日生於俄國秋明,1957年7月10日卒於莫斯科。1898~1905年間在西伯利亞作教師。1910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1923~1930和1938~1941年間任心理學研究所所長。從1943年起,任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院院士和副院長(到1950年)。

  十月革命後,蘇聯提出瞭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上建立蘇聯心理學的任務。在第1和第2屆全俄精神神經病學會議(1923,1924)上,科爾尼洛夫分別作瞭瞭題為“心理學和馬克思主義”,“心理學中的辯證法”的報告,號召心理學要根據辯證唯物主義進行方法論上的改造。他進行瞭反對г.И.切爾帕諾夫的唯心主義心理學、Β.Μ.別赫捷列夫的反射學、美國行為主義的鬥爭,在新蘇聯心理學的建立上有歷史功績。但在他所倡導的“反應學”中也存在錯誤:把馬克思主義原則(例如,心理是腦的功能,心理具有能動性等)和一些機械論、唯能論思想(例如,在人的心理的決定關系中的二因素──生物因素、社會因素──論等)折衷地結合起來。30年代初,蘇聯心理學界批判瞭科爾尼洛夫,否定瞭他的反應學錯誤。此後,他從事教育心理學和個性心理學的研究。他的主要著作有:《現代心理學和馬克思主義》(1925)、《從心理學觀點論人的反應學說》(1927);《從辯證唯物論觀點闡述的心理學教程》(1929)、《心理學》(合著,194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