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蚧科昆蟲的1種。分佈於江蘇、浙江、陝西、河南。寄主為馬尾松、油松。

  雌成蟲紡錘形或長橢圓形,體外被黑色革質蠟殼包圍。寄生於松樹針葉上。雄蟲蠟殼與雌蟲蠟殼相似,但較小。觸角6~8節,基部2節常合併,彼此難以區分,恰似硬化的第7節著生在一個膜質的長筒形的基節上。膜質的基節上端細、下端粗,第4節和第5節有時也常合併為一節。足與蟲體相比顯著較小而彎曲,腿節粗壯,脛節長圓柱形。跗節2節,第1節短寬,第2節較長,中部膨大變寬;跗冠冠毛呈剛毛狀。爪呈彎鉤狀,爪冠毛發達,常比爪長,其頂端膨大,略呈球形。胸和腹氣門均簡單,呈圓筒狀,胸氣門較大,腹氣門5~6對。背疤略呈圓形,主要分佈在蟲體腹部末端的背面,數量雖在不同個體上有差異,但通常約有100~200個,其形狀和大小也不盡相同。

  本種由於在陜西、浙江、江蘇、四川、雲南為害松屬植物逐漸加重,而成為林業上引起註意的害蟲。在長江流域1年發生2代,在6~7月和9~10月分別湧現出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