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形目吐綬雞科吐綬雞屬的1種(見圖)。

俗名火雞。因發情時擴翅展尾成扇狀,肉瘤和肉瓣由紅色變為藍白色,所以又叫“七面鳥”。原產於北美洲東部和中美洲,現各國多引進飼養。

  體大型,比傢雞大3~4倍,長800~1100毫米。雄鳥體高高約1000毫米,雌鳥稍矮。嘴強大稍曲。頭頸幾乎裸出,僅有稀疏羽毛,並著生紅色肉瘤,喉下垂有紅色肉瓣。背稍隆起。體羽呈金屬褐色或綠色,散佈黑色橫斑;兩翅有白斑;尾羽褐或灰,具斑駁,末端稍圓。腳和趾強大。

  飛翔力較強,能飛500~2000米遠。平時棲於地面上,發咯咯聲,覓食昆蟲、甲殼類、晰蜴以及谷類、蔬菜、果實等。夜間結群宿在樹上。1雄配多雌。巢營於地面隱蔽的凹處。每年產卵兩次,每產8~15枚。雌鳥孵卵,28天孵化,由雌鳥育雛。

  吐綬雞肉味鮮美,是西方人的佳肴,尤其在感恩節時,是西方餐桌上必備的一道菜。羽亦可供裝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