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科的1屬。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肉質,紡錘形或竹節狀至念珠狀。莖單生,直立,基部具鱗片。葉為指狀複片,3~5(~7)枚輪生莖頂,有鋸齒。花兩性或雜性異株,傘形花序頂生,小花梗先端常有關節;萼有不明顯的5齒,花瓣5,覆瓦狀排列;雄蕊5;子房下位,2~5室,每室1胚珠,倒垂,花盤肉質,環狀,花柱2~5,分離或基部連合。果為一核果狀漿果,扁球狀腎形,熟時紅色,有2~3粒種子,種子卵圓形至三角狀卵形或扁圓形。約有8種,分佈於亞洲東部和北美洲,中國有6種。

  人參屬植物是名貴的藥用植物,為人所知至少已有4000年的歷史。全屬幾乎所有的種均可入藥。東漢(公元25~220)的《神農本草經》及後來歷代本草都有人參的記載,是滋補強壯的珍貴藥材。三七,亦稱田七,產中國雲南東南部和廣西西部,素以止血散瘀、跌打損傷、滋補強壯而聞名。其他如假人參產中國西藏,分佈至尼泊爾、不丹和印度,竹節參分佈至日本,竹節參的變種珠子參、狹葉竹節參、疙瘩七、薑狀三七和屏邊三七除產中國西南各省外,也分佈至越南北部,在民間用作滋補強壯、跌打損傷的藥物。

  人參、三七和西洋參中的主要有效化學成分是達馬烷型(dammarane type)四環三萜皂苷,另一類如假人參、竹節參及其變種、薑狀三七和屏邊三七等主含齊墩果烷型(oleanane type)五環三萜皂苷,與葫蘆科、唇形科、木犀科等數十個科的成分相似。

  人參原生長在針葉和闊葉林中,喜傾斜的山坡地,耐蔭濕,喜有機質豐富而松軟、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斜射光照下生長特好,過於陰暗或光照強烈則生長不良。土壤以微酸性至中性(pH4.95~5.95)為宜,人參在中國、朝鮮以及蘇聯遠東地區均有栽培。三七在中國雲南、廣西廣泛栽培。

  人參屬植物是起源於地史第三紀古熱帶山區的“東亞-北美”分佈的植物區系成分,屬的現代分佈中心在中國西南部,計5種,而著名中藥人參則分佈於中國東北、朝鮮北部和蘇聯西伯利亞東部;北美洲的人參屬植物由於第四紀冰川的覆蓋,而僅有西洋參和三葉參以北美東海岸山區作為避難所而殘存,與人參同樣已成為洲際間斷分佈的古老的孑遺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