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經濟價值較高的1個大科。絕大多數為木本,少數為草本。葉片從單葉到複葉,常有托葉。花多兩性;整齊、離瓣、極稀為單性或稍不整齊,從上位花到周位花。雄蕊多數離生,極稀退化為2或1;心皮1或多數,分離或為各式連合;果實類型很多,高度分化。種子多無胚乳或仍有少量胚乳。全科缺乏共同的解剖構造,毛多為單細胞,稀連合為星狀,腺毛較為普遍,在葉柄、葉面和葉邊常有腺體。氣孔(器)大多為無規則型,近似毛茛科型或茜草科型。節間常3葉隙,有時為多葉隙或單葉隙。維維管束常具單孔,偶有梯狀穿孔;無穿孔導管,有邊緣紋孔,木質髓部常有異型細胞,稀為同型細胞,多為2~5~10列細胞,稀為單列,木薄壁組織有離管或成短帶,稀為傍管薄壁組織。花粉粒常具3孔溝,稀3孔或散孔。心皮常具5維管束,胚珠數個或多個,稀1~2,生於中軸胎座上,胚珠倒生,稀橫生或彎生,具厚珠心,有雙珠被,極稀單珠被。胚乳多核常具珠孔塞。染色體基數x=7~9,17。廣泛分佈於北半球溫帶到亞熱帶,南半球為數很少。全世界共有126屬3300餘種,中國共有53屬1000餘種。

  薔薇科起源較早,但至今為止植物化石記載不多。本科比較進化的屬如薔薇屬見於古新世或始新世,至漸新世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繡線菊屬和李屬見於始新世後期,山楂屬和蘋果屬在中新世陸續有發現。薔薇科花粉在漸新世以後及近期,世界各地均有記錄。

  薔薇科在被子植物演化歷史上處於初級到中級的發展階段,為具有多型演化枝的主要支幹之一。

  薔薇科常含有單寧酸(tannic acid)、花色素苷(proanthocyanins)、鞣花酸(ellagic acid)和沒食子酸(gallicacid)、常積累三萜皂角苷(triterpenoid saponins)、山梨醇(sorbitol)、生氰酸(cyanogenic)、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偶有生物堿;薄壁組織細胞中常有單生或簇生草酸鈣結晶體。

  本科中的許多種如蘋果、沙果、海棠、梨、桃、李、杏、梅、櫻桃、枇杷、榅桲、山楂、草莓和樹莓等,是著名的水果;扁桃仁和杏仁是著名的幹果,各有許多優良品種,在世界各地普遍栽培。許多種類的果實含維生素、糖和有機酸,可作果幹、果脯、果醬、果糕、果汁、果酒、果丹皮等的加工原料。桃仁、杏仁和扁桃仁可榨油。地榆、龍芽草、翻白草、鬱李仁、金瑛子和木瓜等可以入藥。各種懸鉤子、野薔薇和地榆的根皮可以提取單寧,供工業原料。玫瑰、野薔薇、香水月季等的花瓣可以提取芳香油,供制高級香水及飲料。喬木種類的木材多堅硬細致,有多種用途,如梨木為優質雕刻板材,桃木、櫻桃木、枇杷木和石楠木等適宜作農具柄材。本科許多植物可作觀賞。或具美麗可愛的枝葉和花朵,或具鮮艷多彩的果實,如各種繡線菊、繡線梅、珍珠梅、薔薇、月季、海棠、梅花、櫻花、碧桃、花楸、棣棠和白鵑梅等,在世界各地的庭園綠化中占重要的位置。

  主要根據果實和花的構造,過去常把薔薇科分為4個亞科:

  繡線菊亞科 灌木,稀草本,單葉稀復葉,葉片全緣或有鋸齒,常不具托葉或稀具托葉;心皮1~5~12,離生或基部合生;子房上位,具2至多數懸垂胚珠;果實成熟時多為開裂的蓇葖果,稀蒴果。染色體基數多為x=8或9。

  本亞科中國有8屬:繡線菊屬(Spiraea)、鮮卑花屬(Sibiraea)、假升麻屬(棣棠升麻屬)(Aruncus)、珍珠梅屬(Sorbaria)、風箱果屬(Physocarpus)、繡線梅屬(Neillia)、野珠蘭屬(米空木屬)(Stephanandra)、白鵑梅屬(Exochorda)。

  蘋果亞科 灌木或喬木,單葉或復葉,常有托葉;心皮1~2或2~5,多數與杯狀花托內壁連合;子房下位、半下位,極稀上位,1~2或2~5室,各具2稀1至多數直立的胚珠;果實成熟時為肉質的梨果或漿果狀,稀小核果狀。染色體基數x=17。

  本亞科中國有16屬:牛筋條屬(Dichotomanthus)、栒子屬(Cotoneaster)、大棘屬(Pyracantha)、山楂屬(Crataegus)、小石積屬(Osteomeles)、紅果樹屬(Stranvaesia)、石楠屬(Photinia)、枇杷屬(Eriobo-trya)、石斑木屬(Rhaphiolepis)、花楸屬(Sorbus)、榅桲屬(Cydonia)、栘屬(Docynia)、木瓜屬(Chae-nomeles)、梨屬、蘋果屬、唐棣屬(Amelanchier)。

  薔薇亞科 灌木或草本,復葉,稀單葉,常有托葉;心皮常多數,離生,各具1~2懸垂或直立胚珠;子房上位;果實成熟時為瘦果,著生在膨大肉質的花托內或在托上。染色體基數x=7,8,9。

  本亞科中國有20屬:薔薇屬(見彩圖)綿刺屬(三瓣薔薇屬)(Potaninia)、龍芽草屬、馬蹄黃屬(黃總花草屬)(Spenceria)、羽衣草屬(鬥篷草屬)(Alchemilla)、地榆屬、棣棠屬(Kerria)、雞麻屬(Rhodotypos)、蚊子草屬(合葉子屬)(Filipendula)、懸鉤子屬(樹梅屬)、仙女木屬(多瓣木屬)(Dryas)、路邊青屬(水楊梅屬)(Geum)、無尾果屬(Coluria)、林石草屬(Waldsteinia)、草莓屬、蛇莓屬(Duchesnea)、委陵菜屬(金露梅屬)(Potentilla)、山莓草屬(五蕊莓屬)(Sibbaldia)、地薔薇屬(Chamaerhodos)和近年在華北新發現的太行花屬(Taihangia)。

珙桐,又稱中國鴿子樹,珙桐科

黃常山,虎耳草科

懸鉤子,薔薇科

圓錐海桐,海桐花科

長鞭紅景天,景天科

湖北海棠,薔薇科

絹毛薔薇,薔薇科

  李亞科 喬木或灌木,單葉,有托葉;心皮1,極稀2~5,子房上位,1室內含2懸垂胚珠;果實為核果,成熟時肉質,多不裂開或極稀裂開,染色體基數x=8。本亞科中國有9屬:扁核木屬(Prinsepia)、臀果木屬(Pygeum)、臭櫻屬(假稠李屬)(Maddenia)、李屬(Prunus)、桃屬(Amygdalus)、杏屬(Armeniaca)、櫻桃屬(Cerasus)、稠李屬(Padus)、桂楧屬(Laurocerasus)。

  以上4個亞科排列的次序,不同學者有不同的排法。大多數植物學傢認為繡線菊亞科的蓇葖果在本科中最為原始,因而排在首位,但也有人把薔薇亞科放在首位,認為該亞科的雌蕊、雄蕊多數離生,近似多心皮的木蘭目的原始性狀。有人甚至把李亞科放在首位,因其具有單心皮,子房上位,形成核果。

  依據細胞學的研究對這4個亞科的演化和排列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蘋果亞科染色體基數x=17,可能來源於繡線菊亞科x=8,9,與薔薇亞科x=7,8,9,某些種類間雜交而形成異源多倍體。也有人指出蘋果亞科的形成不一定經過亞科間雜交,因為在繡線菊亞科中Quil-lajax=14和Kagenechiax=17,特別是Lindleyax=17,該屬在形態方面介於繡線菊亞科與蘋果亞科之間,因此蘋果亞科可能直接起源於繡線菊亞科。目前一般把繡線菊亞科放在本科之首,而把蘋果亞科放在全科之末。

  J.哈欽森1964年把本科分為20個族,中國有13族。

  白鵑梅族,果實為蒴果,心皮(2)~5,基部連合,種子有翅,托葉形小,脫落甚早。包括白鵑梅屬,另有5屬產美洲。

  繡線菊族,果實為蓇葖果,心皮5,基部離生;種子無翅或頂端有淺翅;無托葉。包括繡線菊屬、鮮卑花屬、假升麻屬,另有4屬產北美。

  繡線梅族,果實為蓇葖果,心皮1~2,種子無翅;托葉有時早落。包括繡線梅屬、野珠蘭屬、風箱果屬。

  李族,喬木或灌木,果實為核果不裂開,心皮1,稀2,不與萼片合生,每一心皮含2胚珠,常有托葉。包括臭櫻屬、稠李屬、李屬、桃屬、杏屬、櫻桃屬、桂楧屬、臀果木屬、扁桃木屬。

  蚊子草族,果實為瘦果,生在平坦花托上;萼片常宿存,每一心皮含2胚珠;多年生草本。包括蚊子草屬。

  懸鉤子族,果實為核果,集生在花托上而成聚合果,萼片常宿存,每一心皮含2胚珠;灌木稀草本,常具皮刺,包括懸鉤子屬。

  雞麻族,果實為小核果,生在扁平花托上,花常單生,4數,有副萼,直立灌木,每一心皮含2胚珠;葉對生。包括雞麻屬。

  棣棠族,果實為小核果,生在扁平花托上;花常單生,5數,無副萼,每一心皮含1胚珠;直立灌木,葉互生。包括棣棠屬。另有1屬產北美。

  委陵菜族,果實為瘦果,花常呈花序,有副萼,每一心皮含1胚珠,花柱不延長;草本稀灌木,葉掌狀復葉或羽狀復葉。包括委陵菜屬、沼委陵菜屬、蛇莓屬、草莓屬、山莓草屬、地薔薇屬。另有10屬產北美。

  仙女木族,果實為瘦果,花柱常宿存,並有毛或鉤刺,子房上位,矮灌木或多年生草本,單葉常分裂。包括仙女木屬、路邊青屬、無尾果屬、林石草屬和太行花屬。另有8屬產北美、南美和東北亞。

  地榆族,果實為瘦果,常包藏在萼筒中,花瓣有或無。多年生草本,羽狀復葉或分裂。包括地榆屬、龍牙草屬、馬蹄黃屬、羽衣草屬,另有12屬產歐、非、美各洲。

  薔薇族,果實為瘦果,包藏在肉質萼筒(花托)中,心皮多數,稀少數,每一心皮含1胚珠;灌木常具皮刺,稀無刺,羽狀復葉稀單葉。包括薔薇屬。

  梨果族,果實為梨果,稀小核果狀,包藏在肉質膨大花托上,子房下位,心皮5,稀1,每一心皮含有2胚珠,稀1至多胚珠;喬木或灌木,單葉或復葉。包括牛筋條屬、栒子屬、火棘屬、山楂屬、小石積屬、紅果樹屬、石楠屬、枇杷屬、花楸屬、榅桲屬、栘屬、石斑木屬、蘋果屬、梨屬、唐棣屬。另外8屬產南歐、北美及南美。

  在本科中尚有7族,中國不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