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的1科。食蟲草本,稀亞灌木,多生於強酸性的濕地,惟貉藻浮生水中。葉互生(貉藻葉輪生),常基出成鑲嵌式。花兩性,整齊,有限花序,但呈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狀,萼片4~5,大多數基部結合,宿存,覆瓦狀排列,花瓣5,旋轉狀排列,雄蕊常5,有時多至20,一列至數列,分離,稀花絲基部結合,花粉粒除露葉花屬外,均結成四合體,常具小刺,雌蕊1,由3~5心皮合成,子房上位,有時近半下位,1室,有3~5側膜胎座,稀3~5室中軸胎座,每胎座上有倒生胚珠數至多多枚(捕蠅草屬、露葉草屬隻有數枚胚珠生於單室子房的基底),花柱3~5,分離,常頂上分叉,柱頭與花柱頂端同數。染色體基數x=6,10,14,16。有4屬105種,其中茅膏菜屬廣佈於全世界,其餘3屬均單種屬,產區有局限性。露葉花屬產葡萄牙、西班牙南部及摩洛哥;捕蠅草屬產美國東南部;貉藻屬產歐洲東部、亞洲東部及北部、帝汶和澳大利亞的昆士蘭。中國產有茅膏菜屬多種及貉藻。

  捕蠅草和貉藻直接用敏感的葉,茅膏菜屬植物用葉面的粘液腺,獵取小蟲。捕蠅草的葉分上下兩部,下部為葉柄,具廣翅,上部為葉身,常圓形,兩側沿中肋向上斜舉,邊緣密生長齒,兩側上面各有長毛3條,毛受觸動,兩側隨即閉合,緣齒亦縫合,葉面內有紅色斑點,即消化腺。貉藻的葉6~9片輪生莖節上,葉柄楔形,上端有數條須毛,葉身卵圓形,能自由啟閉,水中小蟲接觸葉面,葉自閉合,包圍小蟲。茅膏菜屬植物的粘液腺,佈滿葉面,各腺具柄,內含維管束,頂端膨大為頭狀,分泌粘液,小蟲觸及腺體,即為粘液粘住。越掙紮刺激越強烈,致鄰近及遠處腺體均屈向小蟲,終於使蟲窒息而死,經消化、吸收其蛋白質,葉或腺體又復舒展。

  茅膏菜(見彩圖)全草有毒,球形塊根藥用稱“一粒金丹”,和同屬的錦地羅等,均含藍雪醌(磯松素:plumbagin)、茅膏菜醌(droserone)、羥基萘醌(hydroxynaphthoguinone)等多種醌類成分,可供藥用,粘液腺分泌物含類似胰酶的蛋白酶。捕蠅草供觀賞。

茅膏菜,茅膏菜科

  貉藻屬種子的化石見於英國第三紀地層,前貉藻見於德國褐炭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