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足綱蟠形目蟠馬陸科的1種。熱帶種。雄性體長32毫米,寬18毫米。雌性體長33~35毫米,寬18~19釐米。

  頭部很小,位於胸部下方。觸角短粗,分8節,第8節退化,並在末端形成一扁平圓盤,盤內具有40~50個感覺圓錐體。上唇具有一個中間齒。顎唇部的唇基節橫條狀,不分成左右兩部分,並與寬大的舌葉癒合;蝶鉸節無外觸鬚(見圖)。

軀幹部有13片背板,第1背板很小,為頸板;第2背板最大,稱為胸甲,即第2體節的背板。在胸甲後的11片背板中,前兩片屬於胸部,其他9片屬於腹部。最末背板稱為尾板。各背板具有刻點,刻點裡各有一剛毛。

  雌性步足21對。胸部3對,腹部9個體節,各有2對步足。雄性最後2對步足形成生殖肢。

  雄性的前生殖肢較細小,左右基節相互愈合,前股節正常,股節末端後面有一鉗突,與脛節後面相互對應,但不達脛節末端。跗節退化。後生殖肢粗大,左右基節愈合成一合基節,合基節角向後逐漸彎曲;端肢股節有一棒狀突,其末端擴張,並呈圓頭狀;脛節末端內側加寬,大於跗節基部。

  雌性第2對步足基節上的陰門是分類的主要依據之一。陰門厴的基部無皮膜包囊,囊骨片末部貼在厴的基部。厴的末部寬而短,內末角小而鈍圓。

  該種最早發現於靠近中國廣西邊境的東京地區,在中國桂南地區亦有分佈。作為藥材,主治骨折等癥,具有結痂快而療程短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