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類植物的1門。除少數裸型種類外,都有厚的主要是纖維素組成的細胞壁稱為殼。光合色素為葉綠素 a和c,β-胡蘿蔔素,葉黃素類為矽甲藻素(diadinoxanthin)、甲藻黃素(dinoxanthin)、新葉黃素(neoxanthin)及甲藻所特有的多甲藻素(peridinin)。全世界約有130屬,1000多種。多數為海產種類,少數產於淡水及半咸水水體中。中國常見的淡水種類有4個屬15種,罕為共生或寄生性;溫暖水域中的比寒冷水體中的多;海產種類的形態變化較較大。

  植物體除少數為絲狀或球狀類型外,絕大多數為具鞭毛的單細胞遊動種類。縱裂甲藻綱的細胞壁由2片組成,橫裂甲藻綱由橫溝或稱腰帶把細胞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的稱為上錐部(具板片的種類或稱上殼),下部的稱為下錐部(具板片的種類或稱下殼)。殼體或為整塊,但多數系由若幹多角形的板片組成,板片的數目和排列方式是分類的主要依據;在細胞腹面具與橫溝垂直而向後端延伸的縱溝。鞭毛2條,頂生或從橫溝與縱溝相交處各自的鞭毛孔伸出;橫鞭毛帶狀,環繞在橫溝內,縱鞭毛線狀,沿縱溝向後伸出。色素體依種類而異,呈黃綠、黃褐色。罕為藍色,少數種類無色素體。常具蛋白核;貯藏物質為淀粉,也可產生油滴。眼點有或無。細胞核呈圓形、橢圓形或馬蹄形等。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期間呈串珠狀、密集,在整個有絲分裂過程中核膜不消失,不形成紡錘體,無著絲點。細胞分裂是普遍的繁殖方法,有時也產生動孢子、不動孢子或休眠孢子。有性生殖罕見。本門大部分種類可作魚類及水生動物的餌料。浮遊種類中,特別是海產的,是水生生物食物鏈中的原初生產者之一;有些種類如多甲藻目中的膝溝藻在過量繁殖時形成“赤潮”,使水呈紅色、淡紅褐色並發出腥臭味,使水的溶氧量降低,並且分泌毒素──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能使其他水生生物死亡,對水產造成危害。

  依照帕克和狄克遜(1976),道奇(1982,1986)和洛佈利奇(1976)的研究,甲藻門分為2綱:甲藻綱(Dinophyce-ae)和寄生的共甲藻綱(Syndinophyceae);10目:原甲藻目(Prorocentrales),鰭藻目(Dinophysiales),裸甲藻目(Czymnodiniales),夜光藻目(Noctilucales),冠甲藻目(Lophodiniales),多甲藻目(Peridiniales),鈣甲藻目(Theracosphaerales),囊溝藻目(Blastodiniales),植甲藻目(Phytodinales),絲甲藻目(Dinotrichales),變甲藻目(Dinamoebidales),膠甲藻目(Gloeodiniales),共甲藻目(Syndini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