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人信奉的宗教。一般認為屬多神教。流傳於希臘及地中海和黑海地區。源於西元前8世紀荷馬史詩之前,至西元5~6世紀消失。在原始宗教基礎上吸收愛琴宗教、克裏特-邁錫尼宗教和埃及宗教等而逐步形成。早期帶有明顯的印歐民族信仰特色,後期有較完整的祭司制度和禮儀典章。神靈的擬人化程度較高,無固定經典、教義。有關記載可見之於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和赫西俄德的《諸神譜系》等典籍以及古希臘歷史學傢、哲學傢的著作,此外,還有大量的考古發現。

  希臘原始宗教是自然崇拜與祖先崇拜的混合物,禮儀繁多,崇拜自然物和自然神靈,如山巖、樹木、動物等,尤其崇拜繁殖神。到荷馬時代,神人同形的多神論逐漸形成。諸神是超在的,不死的,但不是全能的,也有激情與失敗,而且不能逆轉命運的安排。其活動與人相仿,也有惡行,善惡都來自神。主神宙斯為“諸神及人類之父”,相傳他同提坦諸神爭鬥十年,最終獲勝,將他們鎖進地獄,繼而建立奧林匹斯諸神體系。宙斯主宰雷電。其妻和妹妹被奉為天後,掌管婚姻與生育,是婦女的保護神。其兒女都是重要神祇,主要有月亮和狩獵女神阿耳忒彌斯、智慧女神雅典娜(亦稱女戰神)、戰神亞力司、太陽神阿波羅。傢族、城邦和個人都有各自的保護神,都要向諸神祈禱獻祭,國傢舉行的宗教活動尤為重要。對神殿的崇敬較為普遍。各地都建有神殿,以特爾斐城的阿波羅神殿最為重要。無論個人、傢族或城邦都要從祭司之口求得神諭,再進行各種活動。與奧林匹斯聖山相對立的是冥府,由宙斯的兄弟冥王哈得斯和冥後珀耳塞福涅主管。人死後,魂魄渡過西海,安息於冥府,凡人生的樂趣全部消失。傳在西海島上有一塊樂土,隻有賢人方可入內。希臘人視冥府為死者安息之所,非懲處惡人的地方;無天堂地獄、死後報應賞罰的觀念。除奧林匹斯諸神外,還有酒神狄俄尼索斯、命運三女神、復仇三女神等獨立神系。古希臘人盛行種種對神的祈禱和奉獻儀式,規模大小不等。宗教節目繁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四年一度為雅典娜女神易換神袍而舉行的“帕那泰那亞”大節。他們十分崇拜英雄,認為英雄乃神靈與世人交媾而生,死後脫去凡胎升入奧林匹斯山為神。他們最崇拜的英雄是赫拉克裡底斯。崇拜儀式是向英雄的墳墓獻祭,受崇拜的英雄被認為既能助人又會害人。

阿波羅神殿遺址(公元前5世紀)

宙斯神像

  希臘宗教對整個希臘藝術產生深遠的影響,並對希臘文學和哲學有著巨大的貢獻。反之,一些古希臘哲學傢、文學傢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士多德、平德爾和索福克勒斯等人的思想因素也滲入瞭希臘宗教。後期,秘傳宗教流行,強調與神感應。禮儀帶有神秘的色彩,如用土擦身,以示潔凈,撕吃活動物以求得神性等。主要有伊流欣努秘儀、俄爾南斯秘儀和狄俄尼索斯秘儀。羅馬時代,希臘諸神為東方傳入的神祇以及占星術所取代。但是人們對希臘諸神仍有濃厚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