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經典。全稱《老子西升經》。作者和成書年代不詳。據南宋趙希弁《昭德先生讀書後志》記述,該經系函谷關令尹喜據老子所述而成。但該經首稱“老君西升,開道竺乾,號古先生”,明顯具有老子化胡的崇道抑佛思想;且引用“三業”、“六根”等佛教用語,成書當在佛教傳入和道教產生之後。而東晉葛洪之《神仙傳》中已提及此經,可知為漢末魏晉間道士所作。

  該經以四言、五言或字數不等的句式,闡述老子自然無為的觀點,謂“自然者,道之根本也”,“虛無生自自然,自然生道,道生一,一生天地,天地生萬物”。認為萬物始源於“虛無”。而“虛無恍惚道之根,萬物共本道之元”,即虛無也是道之根本。故虛無、自然和道三者為一體。

  《西升經》論及形神關系時,稱“神生形,形成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神合同,更相生,更相成”。認為形神相生相成,而將“神生形”提到首要地位。論修身時著重“除垢止念,靜心守一”,“形神合同,固能長久”。論治國時,特別突出“國以民為本”的思想,認為統治者貪圖珍寶會引起變亂,疲役人民必致國亡。主張“無為無事國實民富”,致虛守柔,返於自然。北宋陳景元認為“其微言奧旨出入五千文之間”。

  《正統道藏》收有《宋徽宗禦註西升經》3卷及陳景元所輯《西升經集註》6卷,經文皆為39章,但文字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