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教派。始創於東晉末年。道教經典中,“靈寶”一詞最早見於《太平經》,原為神靈寶貴之意。隆安中,葛洪族孫葛巢甫附會引申,造作《靈寶經》30餘卷,並臚列一個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後嗣的傳經系統。至南朝宋時,陸修靜“更加增修,立成儀軌,於是靈寶之教,大行於世”。靈寶派受上清派的影響,在存神、誦經、修功德以及輕丹鼎、貶房中等方面與上清派相似,但在註重符籙科儀方面則近於正一道。認為“齋直是求道之本”,其齋戒禮拜儀式在道教各派中最為完備。該派重視勸善度人,比之側側重個人修煉的上清派擁有更多的信徒。靈寶派尊奉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為最高神,後稱“三清”。其經典、教義教理、科戒儀范等對後世道教影響甚大。宋時,此派以閣皂山為中心,元代以後歸並於正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