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研讀哲學著作和探討馬克思主義哲學時所作的筆記彙編。本書彙集瞭列寧1895~1916年所寫的有關哲學的讀書摘要、評註、劄記和短文,主要包括1895年對馬克思、恩格斯的《神聖傢族》和1909年對L.費爾巴哈的《宗教本質講演錄》兩書的摘要;1914~1916年的筆記,包括對G.W.F.黑格爾的《邏輯學》、《哲學史講演錄》等著作的摘要以及列寧的《黑格爾辯證法(邏輯學)綱要》、《辯證法的要素》、《談談辯證法問題》等提綱和短文。1929~1930年,蘇聯共產黨(佈佈爾什維克)中央列寧研究院把這些筆記編入《列寧文集》第9、12卷,正式出版;1933年起把兩卷“文集”中的這些筆記合編為《哲學筆記》單獨出版;後經補充和調整,編入《列寧全集》第4版第38卷,並出版單行本。1963年再次作瞭增補和調整後,收入《列寧全集》第5版第29卷。20世紀30年代,這部著作的《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談談辯證法的問題》,被譯為中文出版,1956年《哲學筆記》中譯本出版,1959年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列寧全集》第38卷。

列寧對費爾巴哈《宗教本質講演錄》一書摘要手稿的一頁

《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第一冊筆記的封面

  這部著作以辯證法思想為中心,同時涉及認識論、邏輯、歷史唯物主義、哲學史和自然科學哲學等方面的問題,內容極為豐富。辯證法之所以成為列寧當時哲學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因為第二國際的社會沙文主義者以詭辯論冒充辯證法,而且硬說馬克思主義沒有自己的哲學體系,要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同新康德主義、實證主義、唯能論等結合起來。對於這些企圖需要加以揭穿;為瞭研究當時面臨的各種革命問題,尤其需要辯證法;同時列寧也考慮到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唯物辯證法的科學體系的未竟之業。如上種種原因促使他在考察辯證法史,特別是批判地吸取黑格爾辯證法合理思想的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體系的主要原則和內容,提出瞭一系列創造性的見解。

《談談辯證法問題》手稿的一頁

  列寧認為,“辯證法也就是(黑格爾和)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邏輯學是和認識論一致的”。他第一次明確提出辯證法、邏輯和唯物主義認識論三者是同一個東西的觀點。他認為,辯證法作為關於客觀世界的一般規律的科學,它是世界觀;作為人類認識史的總計、總結和關於人類認識的發展規律的科學,它是認識論;而作為關於人們借以進行正確思維的規律和方法的科學,它是邏輯學(也是方法論)。唯物辯證法就是這樣“三位一體”的科學,它的體系應當是這個“三者同一”的體系。

  列寧還指出研究辯證法的途徑,說:“黑格爾的辯證法是思想史的概括”,要繼承馬克思和黑格爾的辯證法,就應當辯證地研究和概括人類思想、科學和技術的歷史,包括哲學史、各門科學史、兒童智力發展史、動物“智力”發展史、語言史以及心理學和感覺器官的生理學等等,這些就是構成認識論和辯證法的知識領域。通過這種研究而建立起來的辯證法體系,既是認識史的邏輯概括,又經得起認識史的檢驗,充分體現邏輯與認識史的一致。

  列寧對唯物辯證法的規律和范疇進行深入細致的探索,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對立統一規律,即矛盾規律。他把統一(同一)和鬥爭看作矛盾關系的主要內容,並指出統一是相對的,鬥爭是絕對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其內部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的推動下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此外,列寧對存在與無、有限與無限、質與量、本質與現象、原因與結果、否定之否定等規律和范疇都有較多的論述,提出瞭許多新的見解。

  列寧明確提出,對立面的統一是辯證法的實質,並在《談談辯證法問題》中作瞭論證。列寧說,因為它是事物發展的動力,是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兩種發展觀的根本區別所在,是理解辯證法其他規律、范疇的“鑰匙”,是理解認識的辯證運動的“鑰匙”。因此,辯證法體系的安排和展開,應當抓住對立統一規律是實質這一原則,並加以貫徹。

  列寧對於認識過程的辯證法進行瞭專門的探索,進一步豐富瞭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他對實踐概念作瞭明確規定,指出實踐高於理論的認識,它不僅有普遍性的優點,並且有直接的現實性的優點。他進一步考察瞭存在與思維、實踐與認識、感性與理性、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真理與謬誤、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目的與手段等一系列認識的辯證法問題,展現瞭認識辯證法的豐富內容。列寧在認識的辯證法的基礎上,提出瞭關於唯心主義的認識論根源和階級根源的觀點,為科學地分析和批判各種唯心主義流派提供瞭銳利的思想武器。

  列寧提出的“辯證法要素”16條,是體現他的辯證法體系的一個雛型。列寧認為,辯證法的結構及其邏輯進程,必須符合認識的發展規律。他把“觀察的客觀性”擺在首位,然後講“普遍聯系”、運動、變化、發展;講“自我運動”及其源泉“內在矛盾”;講對立統一規律的具體內容,同一、鬥爭、轉化;講“轉化”的例證,“質量”互變、形式與內容的相互轉化;講對整個發展過程的描寫──重復性和前進性的統一,即“否定之否定”。這就逐步深入地揭示瞭客觀事物發展的辯證過程及其規律性。接著揭示認識的辯證進程,首先提出認識過程的“基本單位”分析與綜合的結合,再從廣度與深度指出認識的多方面性與無限深化的過程。這些認識的環節和步驟,“都是從主體走向客體,受實踐的檢驗,並通過這個檢驗達到真理”。

  列寧在論述辯證法的同時,在歷史觀、自然科學哲學、哲學史等方面還提出不少創造性的意見。

  《哲學筆記》對作為邏輯和認識論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所做的論述是全面的深刻的,它所揭示的辯證法的主要原則、內容以及對體系的構想,把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提到一個新的水平。本書雖然在寫作時期沒有發表,但其中不少思想在當時反駁社會沙文主義的詭辯論,分析當時政治經濟形勢及革命鬥爭的道路、路線、策略等問題中,已發揮瞭實際作用。這部著作發表後的幾十年中,對實際鬥爭和哲學的發展更是發揮瞭重要的指導作用。(見彩圖)

列寧(1870~1924)

1917年列寧在拉茲裡夫湖畔寫作《國傢與革命》(油畫)

《黑格爾<邏輯學>一書摘要》手稿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