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後期進步思想傢。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縣)人。生平事蹟不詳,大約活動在黃巾起義(184)之前。當時社會危機嚴重,政治腐敗、黑暗,民不聊生,王符由於耿介不同於俗,志意蘊憤,終身不仕,隱居著書,譏評時政。著作有《潛夫論》10卷,36篇。

  王符的哲學思想有唯物論傾向,認為天地萬物的根源是元氣。說“上古之世,太素之時,元氣窈冥,未有形兆,萬精合併,混而為一,莫制莫禦”,以後元氣自然分化成陰陽,產生天地、萬物和人類。天地人““三才異務,相結而成”,既相互聯系,又各具特殊地位和作用。事物是運動變化的,有“盛衰”,有“推移”,“積微成顯,積著成體”。這些也都是氣的作用。

  王符反對卜筮、巫祝、看相、占夢等迷信活動,提倡學習,認為人的高貴在於聰明智慧,智慧、才能來源於學習。“雖有至聖,不生而知;雖有至材,不生而能”,“人不可以不就師矣”,否定有生而知之的聖人。

  政治上,王符揭露瞭社會的種種黑暗和嚴重矛盾,要求改革吏治,愛惜民力,選拔賢能,不“以族舉德,以位命賢”,反映瞭下層地主知識分子參加政權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