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謨克利特

  古希臘哲學傢,原子唯物論的創立者之一。他出生於色雷斯的阿佈德拉,曾周遊各地。他一生寫瞭許多著作,著名的有《小宇宙秩序》、《論自然》、《論人性》等等,流傳下來的隻有一些殘篇。他的著作涉及到哲學、邏輯學、數學、天文學、物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問題。他在繼承留基波哲學思想的同時,提出瞭自己的原子唯物論思想。

  原子與虛空 德謨克利特認為原子與虛空是萬物的本原。原子是一種最小的、不可見的、不能再分的物質微粒;虛空則是原子運動的場所,也是實在的存在。原子在虛空中急劇而零亂地作直線運動。由於原子的大小、形態、次序和位置不同,原子彼此的碰撞結合成世界萬物。他用原子和虛空學說解釋自然界的許多復雜現象,反對宗教神話觀念。他認為原始人在森嚴的自然現象面前感到恐懼,由於無知,於是猜想神靈是這些自然現象的原因。其實,除瞭永恒的原子和虛空外,從來就沒有不死的神靈。

  因果必然性 德謨克利特主張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的,都受因果必然性和客觀規律性的制約。他認為,原子在虛空中彼此碰撞、形成的旋渦運動是一切事物形成的原因,他稱之為必然性。在強調必然性時,他否定瞭偶然性,把自然界的一切作用都歸結為必然性。

  影像說 德謨克利特用原子論解釋認識論問題時,認為人的感覺和思想是事物不斷地流溢出來的原子形成的“影像”作用於人們的感官和心靈而產生的。他還區分瞭感性和理性兩類認識,認為感性認識是認識的最初階段,人的感官並不能感知一切事物,例如原子和虛空就不能為感官所認識,當感性認識在最微小的領域不能再看、再聽、再嗅、再摸的時候,就需要理性認識來幫助,因為理性具有一種更精致的工具。

  德謨克利特還把感性認識稱為“暗昧的認識”,把理性認識稱為“真理的認識”。因為在他看來,原子本身之間沒有什麼性質的不同,人們感覺所感知的各種事物的顏色、甜、苦都是習慣,是人們主觀的東西。

  德謨克利特的原子唯物論思想是古希臘唯物主義發展的最重要成果。列寧稱他是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路線的代表,馬克思和恩格斯稱他是“經驗的自然科學傢和希臘人中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他的原子論對後來的原子科學發展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倫理思想 德謨克利特的倫理思想是古希臘幸福論倫理思想(見古希臘羅馬倫理思想)的典型。他從樸素唯物主義的原子論出發,認為靈魂和理性都是由精細的原子構成的,是同一個東西,並不神秘。人的幸福與不幸居於靈魂之中,善與惡都來自靈魂。每個人都有獨立的意志和人格。他認為,人的自然本性就是求樂避苦,而道德的標準也就是快樂和幸福。能求得快樂就是善,反之即是惡。但是,他所說的快樂並不是暫時的、低級的感官享樂,而是有節制的、精神的寧靜和愉悅。他強調德性不僅是言詞,更重要的還是思想和行動,人們應該熱心地按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德謨克利特按照他的幸福論原則,對智慧、勇敢、節制、正義以及義務和良心等道德范疇作瞭與柏拉圖截然不同的解釋,在西方倫理學史上作出瞭積極的貢獻。

  德謨克利特強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主張道德可教,認為道德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造成人的第二本性,而教育方法應以鼓勵和說服為主。他也註重個人的道德修養,強調要與自己的思想作鬥爭,每天都要有新思想。這種鬥爭的勝利就標志著個人的道德進步,並能使人成為深思熟慮的人。德謨克利特的幸福論倫理思想是古希臘奴隸主民主派道德觀的理論表現,它對西方倫理思想的發展,特別是對後來的伊壁鳩魯(見伊壁鳩魯和伊壁鳩魯學派)和盧克萊修等人的倫理思想發生瞭直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