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西方主要的政治思潮之一。因歷史背景不同和策略需要,保守主義有種種表現形式,但要求維護社會現狀和歷史傳統,反對社會重大變革是其基本主張。

  保守主義一詞源於法文 La Conservateur,是法國波旁王朝復辟時期王黨分子首先使用的。作為一種政治哲學形成於18世紀末。英國政治活動傢E.伯克在《法國革命感想錄》(1790)一書中批評法國大革命採用的毀滅傳統和秩序的激進方式違背自由精神,並預言其結局是空前的混亂和新的專專制,首次明確表達瞭保守主義思想,奠定瞭保守主義思想的基礎。

  基本特征 保守主義在關於人類本性的哲學問題上與自由主義明顯不同,它認為人性是有缺陷的,相信社會弊病隻可減緩而難以根除。保守主義的核心觀念是反對一切激進的革命和革新,主張節制政治,以妥協手段調和各種社會勢力的利益沖突。保守主義視國傢為一個有機體,局部不能離開整體而獨立生存;地位和財產不平等是自然形成的,社會的領導權應屬於素質優秀的賢人而非群眾領袖。保守主義強調代表連續性和穩定性的法律和秩序,維護傳統社會紐帶諸如傢庭、倫理、宗教等。主要代表貴族、資產階級等上層階級的利益,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農民、自由職業者、知識分子、工人、無職業者等其他階級或階層中的保守分子的要求。

  發展概況與主要派別 保守主義在19世紀前半期發展迅速,1848年革命後漸趨衰落。其主流是以W.科貝特、H.J.S.梅因等為代表的英國溫和保守主義。這一派註重實際,主張自由,維護私有財產和混合政體,對20世紀的保守主義有深遠影響。20世紀以來,保守主義長期處於低潮。70年代歐美各國福利主義發生危機,社會動蕩,從而使新保守主義崛起,80年代成為西方重要政治思潮之一,保守主義的中心也從英國轉向美國。20世紀保守主義主要派別有:

  精英派 流行於20世紀前期,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的G.莫斯卡和V.帕累托、德國的R.米歇爾斯以及西班牙的J.奧爾特加·伊·加塞特。他們相信人類社會永遠存在有文化教養的傑出人物和愚昧無知的民眾,前者在封建時代是貴族,在現代工業社會是學者、政治傢、藝術傢和政治企業兩界的行政管理人員。認為議會民主是民眾的有組織的反叛,它使傳統文明遭受威脅;保持精英的素質和領導權是拯救西方的唯一途徑。

  專傢治國派 興起於20世紀40~50年代,主要代表是美國的J.伯納姆和J.K.加爾佈雷思。伯納姆論證現代工業社會的所有權和管理已經分離,出現瞭新的“管理階級”。加爾佈雷思則認為工業社會的主體是技術專傢。這些新統治者正取代傳統的資本傢和政治傢而成為社會的真正領導者。認為西方各工業國進入“管理社會”,導致議會民主的滅亡。

  自由保守派 崛起於20世紀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國的F.A von哈耶克和美國的 M.弗裡德曼。他們強烈批評J.M.凱恩斯的福利經濟學,指責過度的國傢幹涉導致經濟滯脹和政治極權,並認為現代多元民主是禍根。堅持自由不可分割,個人在各方面均應享有充分的行動權,而自由的首要條件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競爭。政府可以提供某些服務,補貼最低收入,但不能以平等為目標而過多行使福利職能。自由保守派的抬頭推動瞭保守主義政治的復興,並在西方一些國傢的政治生活中取得瞭較大影響,而且至今影響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