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僧人。字約言,俗姓金。又稱“法智大師”、“四明尊者”。四明(今浙江鄞縣)人。7歲依太平興國寺洪選出傢。15歲受具足戒,探究律部要義。20歲從天臺螺溪傳教院義通學天臺教觀,3 年後即代師開講說法。北宋淳化二年(991)受請住乾符寺,大開講席,學徒雲集。景德元年(1004)起,曾先後撰有《十不二門指要抄》、《別理隨緣二十問》等,與慶昭弟子繼齊、元穎、子玄等往復進行辯論。他又就智鵐的《金光明經玄義》廣本的“觀心釋”真偽問題,先與晤恩及其弟子源清、洪敏等,進行行辯論,作《釋難扶宗記》;後又與慶昭、智圓等反復辯難五次,歷時七年,撰有《問難書》、《詰難書》、《問疑書》、《復問書》等。景德三年,又總括前後十番問答釋難,集為《十義書》2卷,並作《觀心二百問》,遣弟子本如攜往錢塘面請慶昭作答。經智圓請錢塘太守調停,爭論才暫告平息。

  知禮繼承天臺宗智鵐、湛然的學說,並有所發揮。他認為隻講“別理隨緣”(亦稱“真如隨緣”)還不行,隻有“理具隨緣”才是真正的圓極。其目的在於捍衛天臺宗的學說,貶低華嚴宗關於性起說的價值。此外,知禮還主張觀心法門“妄心觀”,即依《金光明經玄義》的廣本,講十法“觀心”,發揮妄即真、妄外無真等思想,經過他的弟子們進一步發揚,對天臺宗有很大影響,並逐漸形成一派,稱山傢派,被看成是天臺宗的正統。其著作尚有《金光明經文句記》12卷、《金光明經玄義拾遺記》6卷、《觀無量壽經疏妙宗鈔》3卷、《解謗書》3卷、《觀音經玄義記》4卷、《觀音經義疏記》4卷、《金光明三昧儀》1卷、《大悲懺儀》1卷、《修懺要旨》1卷及《四明尊者教行錄》7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