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血紅蛋白 (HbA)合成障礙所致的遺傳性血液疾患。按其功能改變可將異常Hb分為四類:①不穩定Hb,引起溶血性貧血。②氧親和力改變的異常Hb,若氧親和力增強則出現紅細胞增多癥,若氧親和力下降則出現溶血性貧血或青紫。③高鐵Hb,即HbM病,以青紫為特徵。④溶解度降低的異常Hb,也引起溶血性貧血。臨床上常將血紅蛋白病分為:①珠蛋白肽鏈量的異常,即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又分為 α、β、δ等型。②珠蛋白肽鏈質的異常,即各種異常血紅蛋白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和鐮狀細胞病是兩種具有代表性的Hb病,前者首先在地中海地區發現,因而得名。後者僅見於黑人,這種異常Hb一直用於研究遺傳醫學和分子生物學等。

  根據國際Hb情報中心統計(截至1983年)已發現異常Hb400多種,Hb病幾十種,全世界患者估計在1億名以上。根據中華遺傳學會報告(截至1982年底)中國Hb病的檢出率為0.292%,估計患者有數百萬人。其中地中海貧血較多見。通過臍血檢查 α地中海貧血的檢出率為2.93%,華南發病率高,廣西的檢出率高達14.9%。Hb病無根治措施,應貫徹預防為主,對基因攜帶者通過產前診斷,進行必要的人工流產,做到優生優育。

  發病機理 Hb珠蛋白肽鏈的合成受基因控制,α鏈基因簇位於人第16號染色體上,β、γ、δ鏈基因簇可能位於人第11號染色體上。當基因突變時則形成異常Hb。基因突變指攜帶基因的 DNA分子中堿基對的改變。如谷氨酸的密碼是GAA,纈氨酸是GUA,當轉錄出現缺陷而GAA轉變為GUA時,這就是基因突變。若突變發生在β鏈第6位氨基酸上,谷氨酸被纈氨酸所替代,形成異常HbS,臨床上為鐮狀細胞病。

  根據Hb結構變異的分子基礎,異常Hb分為五類:①單個氨基酸替代,最為多見,由於珠蛋白基因單堿基突變所致。②兩個氨基酸替代,由於單堿基突變的珠蛋白伴有等位基因變換所致。③氨基酸缺失,由於雙親間染色體交換時出現不平等交換所致。④肽鏈延伸,由於終止密碼突變所致。⑤兩條肽鏈聯接(δ、β鏈),由於雙親間染色體交換時出現兩條肽鏈的聯接。

  能導致Hb病的異常Hb,其結構和功能改變的關鍵部位主要有: ①α和β鏈的C末端。此部位的氨基酸若被替代則氧親和力增強。②α螺旋段。若此α段破壞超過1/3則合成不穩定Hb。③血紅素及其周圍。此處氨基酸若被替代,則珠蛋白和血紅素結合不佳或不能結合,有時血紅素逃跑、對Hb結構和功能的影響較大,合成不穩定Hb或使氧親和力改變。④近端組氨酸(F8)。F8若被替代,一旦Fe2+氧化為Fe3+後,不能再被酶系統還原,形成高鐵Hb,影響攜氧功能,臨床上為HbM病(見高鐵血紅蛋白血癥)。⑤遠端組氨酸(E7)。E7若被替代則使氧親和力下降。⑥α1、β1接觸面。此接觸面上的氨基酸若被替代則形成不穩定Hb。⑦α1、β2接觸面。此接觸面上的氨基酸若被替代則使氧親和力增強。⑧Hb分子外部的氨基酸若被性能不同的氨基酸所替代,則形成異常Hb,發現的已有100多種,其中六種形式Hb病;如HbS、HbC等。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慢性溶血性貧血,癥狀輕重不一。平時可見鞏膜輕度黃染,肝脾腫大。當感染或服用磺胺、伯氨喹啉或某些具有氧化劑作用的藥物時可出現急性溶血,使黃疸和貧血加重。少數表現為紅細胞增多癥,因Hb氧親和力增強,使紅細胞在組織內釋氧功能下降,引起組織缺氧,紅細胞發生代償性增多。也可因形成高鐵Hb而表現為青紫,在生後或生後數月出現。青紫可為單純性,也可與溶血性貧血或紅細胞增多癥同時存在。

  實驗室檢查 應從多方面著手,任何單項檢查都不可能確定診斷。一般檢查項目有:①常規檢查。多數呈正色素正細胞性貧血,網織紅細胞增高,血塗片可見異形、靶形紅細胞和有核紅細胞。紅細胞脆性試驗減低。骨髓象可見紅細胞系統明顯增生。②Hb電泳。一般應用醋酸纖維素薄膜電泳(pH8.5)進行粗篩,多數不穩定Hb並不引起電荷改變,在電泳時不易與正常HbA分離。為瞭補救上述缺點,常同時進行枸櫞酸瓊脂膠電泳,此法可將HbS、HbC、HbA和HbF分開。另外淀粉膠電泳專測HbF,對診斷Hbs-β地中海貧血和HbC-β地中海貧血的雙重雜合子很有用。③常見異常Hb特殊檢查。不穩定Hb熱不穩定試驗、異丙醇沉淀試驗和紅細胞內包涵體檢查; HbS鐮變試驗、Hb溶解度試驗和震動試驗;HbM光譜吸收試驗;HbF堿變試驗、酸洗脫試驗。④作肽鏈化學結構分析。

  診斷和防治 對病因不明的溶血性貧血、紅細胞增多癥或先天性青紫,應進行傢族調查,查明有無類似疾病,並通過實驗檢查進行篩選。當初步診斷為Hb病後必要時尚可轉診至Hb病研究機構以明確診斷。對臨床癥狀嚴重的疾病,應通過胎兒絨毛細胞檢查,做到早期產前診斷,必要時終止妊娠。對雜合子的男女雙方應禁止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