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毛囊炎癥。可為原發性,也可繼發於某些瘙癢性皮膚病。初起為粟粒大的毛囊性丘疹,逐漸形成膿皰。膿皰破裂後排出少量膿液,繼而乾燥結痂,經1周左右痂脫而愈,一般不留瘢痕,自覺有癢感或輕度疼痛。本病好發於面部,也可見於軀幹四肢、腋部、陰部等處。毛囊炎有一些特殊類型:愈後有毛髮脫落,形成小片萎縮性瘢痕者稱禿發性毛囊炎;發生在項部,愈後留有乳頭狀瘢痕增生者稱瘢痕疙瘩性毛囊炎;發生在鬍鬚部者稱鬚瘡。病理變化為毛囊口和毛囊深部化膿性炎癥。浸潤的細胞胞主要為嗜中性細胞。

  治療可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選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慢性容易復發者可試用自傢菌苗或葡萄球菌混合菌苗治療。局部可塗用2%碘酊或抗生素軟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