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或毒素侵及脊髓所致的疾病。脊髓的病變常為橫貫性者,故亦稱橫貫性脊髓炎。臨床表現為急性過程,可致病變脊髓節段以下平面的運動性及感覺性障礙。預後因病變部位、範疇和嚴重程度的不同而異。除非延髓或高頸髓罹患,罕有死於脊髓炎本身者。因脊髓炎常可併發廣泛性褥瘡和嚴重的膀胱炎,故若幹患者死於繼發性感染。若病變不持續進展,且病變本身又不甚嚴重,則可逐漸好轉。

  病因 脊髓炎可由許多不同的病因所所引起。

  ① 感染,感染所致的脊髓炎,可以是原發的,亦可為繼發的。原發性者最為多見,病原體多為病毒,化膿性細菌引起者,罕見。繼發性者起病於麻疹、猩紅熱、白喉流行性感冒、丹毒、水痘、肺炎、心內膜炎、淋病和百日咳等急性傳染性疾病或泌尿系統慢性感染性疾病的病程中以及疫苗接種後。

  ② 毒素,包括外源毒素或內源毒素。較為常見的能引起脊髓炎的外源毒素如一氧化碳、二硫化碳中毒,麻醉藥和蛛網膜下腔註射的藥物等。脊髓炎亦偶可發生於妊娠期或產後期。

  臨床表現 病毒所致的急性脊髓炎多見於青壯年,散在發病、起病較急。一般多有輕度前驅癥狀,如低熱、全身不適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脊髓癥狀急驟發生,可有下肢的麻木和麻刺感、背痛、放射至下肢或圍繞軀體的束帶狀感覺等,一般持續一或二日(罕有持續數小時者),長者可至一周,即顯現脊髓橫貫性損害癥狀。脊髓橫貫性損害可為完全性,亦可為不全性者。因脊髓罹患部位的不同,臨床癥狀與體征亦各異。胸節脊髓最易罹患,原因是胸髓最長,且循環功能不全。茲依脊髓罹患節段,分別論述其癥狀與體征如下。①胸髓脊髓炎,最初癥狀為下肢的力弱,力弱可迅速進展而成完全性截癱。病的早期,癱瘓為弛緩性者,此時肌張力低下,淺層反射和深層反射消失,病理反射不能引出,是謂脊髓休克。如果病變不嚴重或不完全,則深層反射迅即復現且逐漸亢進,肌張力增高與病理反射(如巴賓斯基氏征)出現,成為痙攣性截癱。同時出現膀胱和直腸的麻痹,故初為尿與大便瀦留,其後為失禁。因病變為橫貫性,故所有感覺束皆受損,因此病變水平下的各種感覺皆減退或消失。感覺障礙的程度,決定於病變的嚴重度。癱瘓的下肢可出現血管運動障礙,如水腫和少汗或無汗。陰莖異常勃起偶可見到。由於感覺消失、營養障礙和感染,故褥瘡常發生於骶部、股骨粗隆、足跟等骨骼隆起處。②頸髓脊髓炎患者,弛緩性癱瘓見於上肢,而痙攣性癱瘓見於下肢。感覺障礙在相應的頸髓病變節段下。病變若在高頸髓(頸3~4)則為完全性痙攣性四肢癱並有膈肌癱瘓,可出現呼吸麻痹。並有高熱,可導致死亡。③腰骶髓脊髓炎呈現下肢的完全性弛緩性癱瘓,明顯的膀胱和直腸功能障礙以及下肢腱反射消失,其後肌肉萎縮。

  脊髓炎時實驗室檢查可見血液中白細胞數增多,尤以中性多形核者為甚。腦脊髓液壓力可正常,除個別急性期脊髓水腫嚴重者外,一般無椎管阻塞現象。腦脊髓液外觀無色透明;白細胞數可增高,增多者主要為淋巴細胞;蛋白質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診斷和鑒別診斷 脊髓炎的特點是起病急驟,有前驅癥狀,迅即發生的脊髓橫貫性損害癥狀與體征以及腦脊髓液的異常等。作出脊髓炎的部位及病理診斷不難,但欲確定病因則有時不易,詳細的病史非常重要,例如起病前不久曾接種疫苗,則脊髓炎極可能與之有關。

  本病需與急性硬脊膜外膿腫(多有皮膚癤腫或其他部位的化膿性感染病灶,發熱等全身中毒癥狀明顯,常有與病變相應節段的脊柱局部疼痛、壓痛或紅腫)、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病前有感染史,急性起病,四肢呈對稱性弛緩性癱瘓,可有顱神經麻痹(面神經多見),常有腦脊液蛋白質-細胞分離現象〕、脊髓腫瘤(多隱襲起病,緩慢進展,運動、感覺障礙常兩側不對稱。椎管多有阻塞現象,X射線檢查有異常)和視神經脊髓炎(為多發性硬化的一種亞型,除有橫貫性脊髓炎的表現外,在脊髓癥狀出現前後或同時有視神經炎的表現,病情多有緩解與復發)相鑒別。

  治療 患者在急性期皆應絕對臥床休息。急性期可應用糖皮質激素。已有並發感染或為預防感染,可選用適當的抗生素,並應加用維生素B1B12、C等。有呼吸困難者應註意呼吸道通暢,勤翻身,定時拍背,務使痰液盡量排出。若痰不能咳出或有分泌物儲積,可行氣管切開。必須采取一切措施預防褥瘡的發生,患者睡衣與被褥必須保持清潔、幹燥、柔軟、且無任何皺折。骶部應置於裹有白佈的橡皮圈上,體位應定時變換,受壓部分的皮膚亦應塗擦滑石粉。若褥瘡已發生,可局部應用氧化鋅粉或鞣酸軟膏。尿瀦留時應使用留置導尿管,每3~4小時放尿1次。每日以3%硼酸或1‰呋喃西林或1‰高錳酸鉀液,沖洗灌註1~2次,每次250ml,停留半小時再放出。俟有功能恢復跡象時則應取去導尿管,訓練患者自動排尿。便秘時應在食物中增加蔬菜,給予緩瀉藥,必要時灌腸。

  急性期時應註意避免屈曲性截癱的發生以及註意足下垂的預防。急性期後應對癱瘓肢進行按摩、全關節的被動運動與溫浴,以改善局部血循環和防止攣縮。急性期後仍為弛緩性癱瘓時,可應用平流電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