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咸豐八年(太平天國戊午八年,1858)冬,太平軍在安徽三河鎮(今屬肥西縣)殲滅湘軍精銳李續賓部的一次著名作戰。

  八年秋,清湖廣總督官文驅策湘軍進犯安徽。八月十六,湘軍攻陷太湖,遂兵分兩路:南圍安慶,北攻廬州(今合肥)。北路湘軍統將李續賓急切圖功,於連陷潛山、桐城、舒城後,九月二十八又率5000之眾,進逼三河鎮。三河是廬州南面的重要屏障,太平軍在這裏憑河設險,構築城牆,並於城外添築磚壘九座,由吳定規率部駐守。十月初二二,湘軍來攻,太平軍憑壘頑強抗擊,斃敵千餘後棄壘入城,固守待援。前軍主將陳玉成得報,便自江蘇六合率部日夜兼程,西上救援,於十月初二馳抵三河西南30裡的金牛鎮;後軍主將李秀成部也奉調於初九日趕到,紮營三河鎮東南25裡之白石山。兩支太平軍主力,號稱10萬,連營數十裡,並隔斷瞭湘軍的退路。

  在太平軍強大援軍威懾下,有人曾向李續賓建議退守桐城,但李屢勝氣驕,不予采納,並說:軍事有進無退,當死戰!乃決定於初十日深夜,以七營兵力,分作左、中、右三路,襲擊金牛鎮,企圖僥幸取勝。陳玉成抓住敵冒險出擊的有利戰機,以少部兵力正面搦戰,吸引敵人,另以主力從湘軍左翼抄其後路。次日晨,大霧迷漫,咫尺莫辨,鼓角相聞,敵我難分。陳玉成主力迅速擊潰瞭左路湘軍,並乘勝隔斷中、右路之後路。湘軍發現歸路被斷,倉皇後撤,在煙筒(墩)崗一帶被太平軍團團包圍。李續賓得知大隊被圍,即親率四營前往救應,經反復數十次沖擊,也未能突入重圍,隻得敗退回營,閉壁堅守。這時,李秀成部聞訊趕來參戰,吳定規部也自城內出擊,三支太平軍密切配合,氣勢更壯,激戰到十一日深夜,全殲煙筒崗之敵,另攻破敵營7座,斃湘軍悍將李續賓(一說自盡),取得瞭決定性的勝利。十二日,太平軍繼續圍殲殘敵,至十三日晚,李續賓所部湘軍全部被殲。

  三河大捷後,太平軍乘勝南進,連克舒城、桐城,圍安慶之湘軍也聞訊後撤。湘軍元氣大傷,年餘不敢東犯。太平天國由此贏得時間,重振軍旅,堅持反清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