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末愛國將領。字功亭,合肥人。武童出身。初入團練大臣袁甲三軍,同治元年(1862)改隸淮軍,追隨李鴻章鎮壓太平軍和撚軍,自把總累升至記名總兵。光緒十年(1884)夏,中法戰爭爆發,法軍侵佔基隆,督辦臺灣軍務大臣劉銘傳求援,聶士成主動請戰赴臺,擊退敵兵。十八年,實授太原鎮總兵,治軍蘆臺。十九年,中國邊疆危機日益嚴重,他請準赴東北三省察看邊境,測繪山川阨塞,歷時八個月,行程2.3萬裡,寫成《東遊紀程》,呈送清政府,為鞏固國防獻策。二十年五月,應朝鮮政府之請請,隨直隸提督葉志超率軍赴朝,駐牙山。六月,日軍在牙山口外豐島海面偷襲中國艦船,同時出動陸軍進攻牙山。他和葉志超各率所部退守成歡、公州。在優勢日軍的進攻面前,他利用有利地形設伏,給日軍以重大殺傷。此後,中日兩國政府正式宣戰,他率部繞過漢城(今首爾),取道平壤,撤回國內,扼守遼東摩天嶺。利用山高路險,設疑疲敵,雪夜奇襲連山關,繼擊分水嶺,陣斃日中佐富剛三造,殺敵甚眾,以戰功晉直隸提督。甲午戰後,清政府創立武衛軍,改其所統30營為武衛前軍,駐紮蘆臺。

  二十六年,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在山東、直隸(約今河北)迅速發展,他力主鎮壓。旋八國聯軍入侵,清廷令其率部保衛天津,他身先士卒,與侵略軍浴血奮戰。六月十三,侵略軍自租界出犯,他率部抗擊,在津郊八裡臺與敵展開激戰,多處負傷,仍堅持指揮戰鬥,最後中炮陣亡。有《東遊紀程》、《東征日記》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