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太平興國四年(遼保寧十一年,979)至五年,宋遼戰爭中的兩次作戰。

  高梁河之戰後,宋軍被迫退守關南(今河北高陽東)、定州(今河北定縣)、鎮州(今河北正定)。宋太宗為防遼軍乘勝進擊,特製陣圖予三城守將,準備抗擊遼軍。太平興國四年九月,遼景宗命燕王韓匡嗣為統帥,南府宰相耶律沙為都監,率耶律休哥等部10萬大軍南下,令大同節度使耶律善補領兵攻雁門(今山西代縣西北)策應。三十日,遼軍由幽州(今北京)至滿城(今屬河北)西集結,,準備向鎮州方向進攻。宋鎮州都鈐轄劉廷翰等於徐河(今河北滿城北)設陣,崔彥進率軍由關南秘密西進,迂回遼軍側背,企圖夾擊遼軍於滿城地區。宋將趙延進登高瞭望,發現遼軍鐵騎遍野,來勢兇猛,而宋軍按圖分成八陣,兵力分散。他冒違詔改陣之罪,力主集中兵力對敵。在都監李繼隆的積極贊助下,說服瞭眾將,變八陣為兩陣,並遣使至遼營詐降。遼將耶律休哥識破宋軍企圖,建議韓匡嗣不要納降,應嚴兵以待,韓匡嗣不聽。宋軍乘遼軍疏於戒備之機,立即發動進攻,韓匡嗣一時慌亂,指揮失措,遼軍大敗。潰兵逃往西山,掉坑谷中,死傷甚眾。宋軍乘勢追至遂城(今河北徐水西),殺遼軍萬餘人,繳戰馬千餘匹。

  次年三月,遼又發兵10萬南攻雁門關,為宋將楊業擊敗。十月,遼景宗親自領兵20萬,由固安(今屬河北)攻宋雄州(今河北雄縣),二十二日兵集固安。宋太宗九月獲諜報,十月十八發兵北上,加強鎮州防禦,二十四日派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米信屯兵定州。太宗本想集重兵固守鎮州方向,爾後親率大軍從雄州方向實施反擊。由於遼軍行動神速,到二十九日已越雄州,包圍易水北岸的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西南)。十一月初一,宋軍過河夜襲遼營,企圖解瓦橋之圍,未遂。初三,又派兵救援,被休哥軍阻於城東,宋守將張師乘機引兵突圍,休哥奉命堵截,斬張師,餘部退回城中。初七,遼景宗見宋軍在易水南列陣,有出戰之勢,便先機行動,令休哥率輕騎涉水進擊,大敗宋軍。遼軍乘勝追至莫州(今河北任丘),俘殺宋軍甚眾。

  宋遼在兩次作戰中各有勝負。宋軍滿城之勝,在於因勢設陣,詐降惑敵,而瓦橋之敗在於行動遲緩,貽誤戰機。遼軍滿城之敗在於輕敵,瓦橋之勝在於出敵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