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朝宋開國皇帝,軍事傢。字德輿,小名寄奴。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後遷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出身於破落士族。年輕時以農為業,兼作樵夫、漁夫及賣履小販,後加入“北府兵”。自東晉隆安三年(399)起,隨前將軍劉牢之鎮壓浙東農民起義,升任建武將軍、下邳太守。元興二年(403),荊州刺史桓玄廢晉帝自立。次年,劉裕被推為盟主,從京口、廣陵(今揚州)等地起兵擊敗桓玄,擁戴晉安帝復位。義熙四年(408),任侍中、車騎將軍、揚州刺史、錄尚書事,控制瞭朝政。為瞭提高威望望,擴大勢力,取代晉室,他在此後十年間,相繼滅南燕、後秦;翦除在益州(治今成都)稱王的割據者譙縱和劉毅、諸葛長民等異己勢力。十四年,任相國、宋公;十二月,派人縊死晉安帝。元熙二年(420)六月,稱帝,國號宋。宋永初三年五月,病逝於建康(今南京)。謚武帝。

  劉裕即位前後,抑制豪強兼並,加強中央集權;減輕賦稅,放免奴客。推行政令能以身示范,崇尚儉樸。

  劉裕長於料敵,富於謀略,勇悍善戰。義熙八年(412)攻譙縱時,他正確判斷譙縱必以重兵守涪城(今四川綿陽東北)、扼內水(今涪江)。於是令晉軍主力從外水(今岷江)取成都,果然獲勝。滅後秦時,他始終抓住主攻目標,對於北魏軍的襲擾,既敢於還擊,不向其示弱;又適可而止,不使晉軍陷入兩面作戰的不利境地。當晉軍被阻於定城(在潼關西三十裡處)時,他令部將沈田子等率兵千餘入武關(今陜西商南東南),配合主力夾擊長安,使後秦主姚泓中計兵敗;又采納部將王鎮惡的建議,命其率水軍溯渭水直趨長安,使後秦幾面受敵而亡。他還善於將軍事進攻與攻心並用。滅南燕時,令攻臨朐(今屬山東)的軍隊聲言來自海道,使燕軍震驚。在督兵圍困燕都廣固(今山東益都西北)時,撫納降附,先後招降燕臣張綱、韓范,並令其繞城,瓦解燕軍。每逢江南遣使或發兵前來,必派兵相迎,暗去明回,以示援軍眾多。

  劉裕治軍,紀律嚴明,頗得民眾擁護。他愛護部屬,滅後秦時,寧州曾獻琥珀枕於他,據說可治金創,即令搗碎,分送部眾。戰後,將繳獲的財寶盡賜予將士。他知人善任,選拔將領不拘門第和資歷。伐譙縱時,發現西陽太守朱齡石才堪重用,他不顧眾將的反對,任為益州刺史,令其率兵攻譙縱,並將職位原在朱齡石之上的妻弟臧熹歸其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