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中,蘇軍於1941年7月10日~1944年8月9日在列寧格勒地區進行的城市保衛戰。列寧格勒是蘇聯西北部的戰略要地,德國在發動侵蘇戰爭時,一開始就把奪取列寧格勒定為首要目標之一。德軍統帥部企圖以“北方”集團軍群從普魯士向東北方向、以芬蘭軍從其本國東南地域向南和東南方向實施突擊,消滅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和卡累利阿的蘇軍,切斷蘇聯內地和北方各港口的聯繫,然後集中兵力進攻莫斯科。蘇軍決心堅守列寧格勒,以鉗制和消耗德軍兵力,穩定西北戰線,減輕莫斯科方向的壓力,並並待機轉入反攻。蘇軍先後參戰兵力有:6個方面軍、波羅的海艦隊、拉多加湖區艦隊、奧涅加湖區艦隊以及遠程航空兵和國土防空軍的兵團。德、芬軍參戰兵力有:4個集團軍和1個坦克集群,並有德軍第1、第5航空隊和芬蘭空軍擔任支援。

列寧格勒會戰

  德軍擊敗波羅的海沿岸蘇軍後,於1941年7月10日從韋利卡亞河地區發起進攻,至7月底前出到納爾瓦河、盧加河、姆沙加河地區,因進攻受阻,被迫轉入防禦。7月底至8月初,德軍調整部署,組成北、中、南3個突擊集團。北路德軍於8月21日逼近赤衛軍城築壘地域,為蘇軍所阻;中路德軍在盧加方向無甚進展。南路德軍攻占諾夫哥羅德、丘多沃,因遭到蘇軍反突擊而被迫暫停進攻。8月底,德軍沿莫斯科—列寧格勒公路再次發起進攻,9月8日攻占施呂瑟爾堡,切斷列寧格勒的陸上聯系,至此城市被封鎖,隻能通過拉多加湖和空中向軍隊和居民運送所需物資。在德軍發起進攻的同時,芬軍卡累利阿集團軍從拉多加湖以北向彼得羅紮沃茨克、奧洛涅茨方向發起進攻,至9月底被蘇軍阻於斯維裡河地區。芬軍在卡累利阿地峽突破蘇軍防禦後,至9月初前出到1939年舊國境線地區,為蘇軍所阻。11月8日,德軍攻占季赫溫,企圖在斯維裡河地區同芬軍會合,實現對列寧格勒的完全封鎖。蘇軍粉碎瞭德軍的企圖,於12月9日奪回季赫溫,並將德軍趕過沃爾霍夫河。1942年,蘇軍曾數次發起進攻,但未能打破封鎖。在列寧格勒被封鎖期間,該市居民遭受深重災難,餓死者達64萬多人,但他們英勇不屈,頑強戰鬥。1943年1月12日,蘇軍列寧格勒方面軍和沃爾霍夫方面軍,在施呂瑟爾堡、錫尼亞維諾之間的突出部實施相向突擊,在拉多加湖以南打開一條寬8~11公裡的走廊,從而恢復瞭列寧格勒與蘇聯內地的陸上聯系。在這一年的夏季作戰中,蘇軍進一步改善瞭自己的戰役態勢。1944年1月14日,列寧格勒方面軍、沃爾霍夫方面軍、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在波羅的海艦隊協同下,對德軍“北方”集團軍群發起進攻,解放列寧格勒州全部和加裡寧州部分地區。同年夏季,蘇軍列寧格勒方面軍和卡累利阿方面軍,在波羅的海艦隊支援下,實施維堡戰役和斯維裡河-彼得羅紮沃茨克戰役,粉碎列寧格勒以北和東北的芬軍2個集團軍,使列寧格勒的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蘇軍高射炮兵對德軍轟炸機進行射擊

  在列寧格勒會戰中,蘇聯軍民不僅戰勝瞭德軍的圍困和封鎖,鉗制瞭蘇德戰場上德軍總兵力的15~20%和全部芬軍,而且在防禦和反攻過程中,粉碎瞭敵軍約50個師。在這次會戰中,蘇軍之所以能長期堅守,是因為充分利用瞭列寧格勒市的人力物力對軍隊實施補充,在被封鎖地域全縱深和列寧格勒市區組織瞭防禦配系,通過空中和拉多加湖向軍民運送瞭大量所需要的物資,最後以軍隊實施相向突擊的方法突破瞭德軍的封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