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飛行器上發射攻擊地(水)面目標的導彈。是航空兵進行空中突擊的主要武器之一。它與飛行器上的探測跟蹤、制導、發射系統,以及保障設備等構成空對地導彈武器系統。由彈體、戰鬥部、動力裝置、制導裝置等組成。彈體的氣動外形多為正常式。動力裝置可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渦輪噴氣發動機或渦輪風扇噴氣發動機等。其制導方式有自主式制導、遙控制導、尋的制導和複合制導。按其作戰使用分,有戰略空對地導彈和戰術空對地導彈;按專門用途分,有反艦導彈、反雷達導彈、反坦克導彈、反潛導彈以及多用途導彈彈等。此外,還可按射程、飛行軌跡等分類。

  戰略空地導彈多采用自主式或復合式制導,最大射程可達2000多公裡,彈重在10噸以內,速度可達三倍音速以上,通常采用核戰鬥部。20世紀80年代初,戰略空地導彈主要有美國的AGM-86B巡航導彈,蘇聯的AS-6巡航導彈等。

  戰術空地導彈動力裝置一般為固體火箭發動機,制導方式多采用無線電指令、紅外、電視、激光或雷達尋的制導。射程大多在100公裡以內,彈重數十至數百公斤,多數采用常規戰鬥部。80年代初,攻擊陸上目標的戰術空地導彈主要有美國的“小牛”(AGM-65)、法國的AS-30等。專門用於反艦的戰術空地導彈,主要有法國的“飛魚”(AM-39)、美國的“魚叉”(AGM-84A)等。專門用於反雷達的戰術空地導彈,主要有美國的“百舌鳥”(AGM-45A)和“高速反雷達導彈”(AGM-88A),法、英兩國合制的“戰槌”(AS-37)等。由武裝直升機攜載,用於反坦克的戰術空地導彈,主要有聯邦德國和法國合制的“霍特”、美國的“陶”(TOW)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曾將V-1導彈裝在飛機上發射。戰後,隨著地空導彈等防空兵器的發展和使用,為有效地攻擊目標和減少對飛行器的威脅,美、蘇、英、法等國研制和裝備瞭多種類型的空地導彈。其中,戰術空地導彈曾在越南抗美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英國、阿根廷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之戰,以色列、敘利亞貝卡谷地之戰,伊朗、伊拉克戰爭,以及美國空襲利比亞等局部戰爭中多次使用,戰果顯著。

  空地導彈發展趨勢,主要是增大射程和速度,提高抗幹擾、突防和攻擊多目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