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歐洲部分南部,伸入黑海和亞速海之間的半島。亦譯克裏米亞半島。位於北緯44°23′~46°13′,東經32°29′~36°29′。屬烏克蘭克裏木州。西、南濱黑海,東臨亞速海,北以8公裡寬的彼列科普地峽與大陸相連。面積2.55萬平方公裡。為蘇聯扼控黑海的戰略要地,南下地中海至印度洋的前進基地。

  半島早期為道利人、斯基福人等部族居住。在13世紀以前,先後有希臘人、羅馬人、蒙古韃靼人侵入。1443年建立克裏木汗國,1475年年淪為土耳其蘇丹的屬國。1687年、1689年,俄羅斯帝國為奪取黑海出海口,兩次遠征克裡木。在1768~1774年俄土戰爭中,被俄軍占領,1783年並入俄羅斯帝國版圖。1853~1856年克裡木戰爭中,為英、法、土、撒丁聯軍與俄軍之主要戰區。於1918年3月21日建立蘇維埃政權,同年4月被德軍侵占,11月協約國軍在此登陸。1919年,為А.И.鄧尼金和П.Н.弗蘭格爾白衛軍盤踞,至1920年11月17日解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於1941年被德軍侵占,至1944年5月為蘇軍收復。1945年,蘇、美、英三國首腦曾在半島南部雅爾塔舉行重要會議

  半島略呈菱形。地勢大部低平,北部為草原,南部為克裡木山地最高峰羅曼科什山,海拔1545米;山地北坡平緩,南麓陡峭,濱海地帶寬2~8公裡。大部地區屬溫帶草原氣候,南部沿海屬亞熱帶地中海型氣候。平均氣溫:1月2~4℃,7月24℃。年降水量由北部300毫米遞增至南部山區1200毫米。半島是蘇聯南部經濟區,礦藏以鐵、鹽著稱。工業主要有金屬加工、食品加工、機械制造等。交通便利,有鐵路和公路幹線直通莫斯科。主要城市和港口有:塞瓦斯托波爾(黑海艦隊司令部駐地)、辛菲羅波爾、刻赤、雅爾塔、葉夫帕托裡亞、費奧多西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