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高精度制導系統,直接命中概率很高的導彈、制導炮彈和制導炸彈等武器的統稱。通常採用非核彈頭,用於打擊坦克、裝甲車、飛機、艦艇、雷達、指揮控制通信中心、橋樑和武器庫等點目標。

  1972年,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大量使用鐳射和電視制導炸彈,作戰效能約比無制導武器高百倍,西方稱之為“靈巧炸彈”。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使用的蘇制雷達制導SA-6地空導彈和有線制導AT-3反坦克導彈,以色列使用的美制電視制導的“小牛”空地導導彈和有線制導“陶”式反坦克導彈,作戰效果引人註目。自1974年以後,西方軍事界把這些導彈和制導炸彈統稱為“精確制導武器”或“精確制導彈藥”,西方國傢為抵消蘇聯在坦克、裝甲車、飛機等武器裝備上的數量優勢,非常重視發展精確制導武器。美國裝備的電視和激光制導炸彈,命中目標的圓公算偏差均已減小到2米左右。1981年裝備的“銅斑蛇”激光制導反坦克炮彈,由155毫米口徑榴彈炮發射,最大射程17公裡,直接命中概率達80%以上。

  隨著光電器件、微波半導體器件、集成電路和信息處理等技術的迅速發展,相繼制成瞭各種小型化、高精度、低成本的制導系統。它們可裝在彈體很小的導彈、炮彈和炸彈上,使打擊面目標的無制導彈藥變為能攻擊點目標的精確制導武器。其制導方式,已采用的有:有線指令制導、電視制導、紅外制導、激光制導和微波雷達制導等。射程較遠的則通常采用復合制導,先用精度較低的制導系統把武器引導到目標附近,後用高精度末制導系統引向目標。80年代初使用的精確制導系統,在全天候、自主尋的制導、抗幹擾能力和制導精度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缺陷,今後將在改進現有制導系統的同時,發展綜合性能較完善的由紅外成像、毫米波和合成孔徑雷達探測器等構成的制導系統。精確制導武器的發展,對未來戰爭的戰略、戰術運用,武器系統的發展和裝備體制均將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