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後,新四軍和山東軍區部隊在津浦鐵路中段,對國民黨軍進行的阻擊戰。日本投降後,國民黨立即部署軍隊經徐州、鄭州、潼關、包頭等地沿津浦、平漢、同蒲、平綏4條鐵路向解放區進攻,企圖搶佔城市,分割各解放區,並運兵去東北。在徐州,先後集結13個軍,企圖以尚未受降的日偽軍作掩護,沿津浦鐵路北進。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陳毅奉命組織津浦前線指揮部,指揮北調山東的新四軍部隊和山東軍區部隊,首先肅清徐州至兗州間的日偽軍,爾後運用糾纏扭打的戰法,阻擊由徐州北進的國國民黨軍。同時,動員組織民兵、群眾破路。

  1945年10月上、中旬,國民黨軍先頭部隊2個軍抵濟南;由偽軍改編的國民黨軍第5路軍吳化文部由蚌埠進至滕縣、鄒縣、兗州一線。山東軍區第8師及魯南軍區警備第8旅,於10月19日攻占鄒縣縣城,全殲守城日偽軍。11月3日,吳化文部由滕縣北犯,新四軍第2縱隊和第8師在界河伏擊,殲其大部,俘其軍長於懷安。6日,魯中軍區第3、第4師擊退逃至兩下店的日軍及吳化文殘部的出犯。隨後,各部隊繼續向南擴張戰果,第2縱隊攻克韓莊;第7師向臨城(今薛城)發起攻擊;第8師攻克滕縣縣城,全殲第19集團軍的暫編第1旅和保安第2師共7000餘人。在戰鬥中,第8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王麓水犧牲。

  1946年1月初,徐州國民黨軍第51、第59、第77軍,分3路向魯南解放區進犯。津浦前線指揮部以第1縱隊圍攻寧陽和兗州、泰安;以第6縱隊配合第2縱隊和第7、第8師圍攻棗莊、賈汪,迫使國民黨軍縮返徐州。第6路軍總司令郝鵬舉在強大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下,於1月9日在臺兒莊率部2萬人起義。13日,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雙方簽訂的停戰命令生效,戰役結束。此戰,殲國民黨軍2.8萬人,受降日軍4000人,遲滯瞭國民黨軍北進,掩護瞭兄弟部隊向東北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