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用於殲滅空中敵機和飛航式空襲兵器的飛機。亦稱戰鬥機,舊稱驅逐機。其特點是機動性好,速度快,空戰火力強,是航空兵進行空戰的主要機種。殲擊機還可用於遂行對地攻擊任務。

  簡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法國首先在飛機上安裝機槍用於空戰。隨後出現瞭專門的殲擊機。大戰期間的殲擊機,多是雙翼木質結構,以活塞式發動機為動力,裝有向前射擊並與螺旋槳的轉動相協調(以免擊中槳葉)的機槍。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前,殲擊機發展成為單翼全金屬結構,飛行中,起落架可以收起以減小阻力,機上最多可裝有機槍8挺或航炮4門,機內裝有無線電通信設備,供空空或空地之間進行通信聯絡和作戰指揮之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後期,有的殲擊機的速度達750公裡/小時,升限達12000米左右,接近活塞式飛機的性能極限。當時較著名的殲擊機有美國的P-51,英國的“噴火”式,蘇聯的拉-7,德國的Me-109和日本的“零”式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將結束時,德國開始使用Me-262噴氣式殲擊機,速度大大超過活塞式殲擊機。50年代初,噴氣式殲擊機已基本上取代瞭活塞式殲擊機,在朝鮮戰場首次被大量使用。到60年代,多數噴氣式殲擊機的最大速度為M2.0左右,實用升限接近20000米,開始裝備空空導彈,機載設備日趨完善。較著名的殲擊機有美國的F-104、F-4,蘇聯的米格-21、米格-23(圖1)和法國的“幻影”Ⅲ等,這些飛機至80年代初在許多國傢仍作為第一線主力作戰飛機使用。70年代以來,根據多次局部戰爭的經驗,研制出機動性好、格鬥能力強的新一代殲擊機,如美國的F-15B(圖2)、F-16和法國的“幻影”2000(圖3)等 。

圖1 蘇聯米格-23殲擊機

圖2 美國F-15B殲擊機三面圖

圖3 法國“幻影”2000殲擊機構造示意圖

  中國從50年代中期開始,先後成批生產殲擊5型、6型和7型殲擊機。60年代,又研制出新型高空高速殲擊機。(見彩圖)

中國新型高空高速殲擊機 王世安攝

  50~60年代,有些國傢把裝有雷達,適於全天候作戰,主要用於攔截敵機的殲擊機稱為截擊機。當時的截擊機比一般殲擊機上升快,增速性能好,作戰半徑大,但格鬥能力差。60年代,美國的F-106和蘇聯的圖-28等都是典型的截擊機。由於現代殲擊機基本上都裝有雷達和完善的領航設備,並具有較強的格鬥能力,從70年代開始,各國已不再研制專用的截擊機。

幾種殲擊機的主要戰術技術性能

  基本組成和機載設備 現代殲擊機的組成和機載設備與其他軍用飛機基本相同,主要有機體,動力裝置,起落裝置,操縱系統,通信設備,領航設備,火力控制系統和電子對抗系統等。機體多用鋁合金制成,飛行速度超過M2.5的,主要采用鈦合金,以承受高速飛行導致的高溫;非金屬材料和復合材料的應用逐漸增多。機身內一般裝有1~2臺噴氣式發動機,其最大推力為飛機重量的80~120%,發動機進氣口處通常裝有進氣調節錐或調節板,用來控制空氣流量和激波位置,以提高進氣效率,滿足亞音速和超音速飛行的不同要求。機身或機翼上還裝有可收放的減速板,用以控制速度。機載武器有航炮、導彈、火箭和炸彈等,除航炮外,其他均懸掛在機翼下方或機身腹部及兩側。有的殲擊機的外掛點多達10餘個。

  性能 80年代初,殲擊機高空最大速度可達3000公裡/小時,超低空允許最大速度可達1500公裡/小時,升限達21000米左右。最大航程,不帶副油箱時達2000公裡,帶副油箱時可達4000公裡。低空作戰半徑大於600公裡。

  機動性是殲擊機的重要性能之一。現代殲擊機如從M0.9增速到M2.0約需3分鐘。從海平面高度上升到10000米約需1.5分鐘。低空盤旋最小半徑約800米。在中、低空飛行,可作各種特技和劇烈的機動動作,飛機的載荷系數可達到9,即飛機產生的升力可達到飛機重量的9倍。

  現狀 80年代初期的新型殲擊機,在飛行性能、火力、設備、維修性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和改進。飛行性能的提高,突出的是瞬時轉彎角速度增大,有的殲擊機已達30度/秒。機頭能在短時間內偏轉較大的角度,對空戰格鬥、發射格鬥導彈非常有利。超音速殲擊機的最小速度已下降到180公裡/小時,最大與最小速度的比值超過16。現代殲擊機大多裝有中、遠距攔射導彈、近距格鬥導彈和航炮,具有全天候、全高度、全方向攻擊目標的能力。有的飛機的機載火力控制系統可保障使用空空導彈同時攻擊4~6個目標。格鬥中,飛行員雙手不離開油門和駕駛桿,即可使用雷達和全部機載武器,便於集中精力註視目標,提高作戰效能。有些殲擊機除上述武器外,還可掛數噸炸彈,對地攻擊能力遠遠超過50年代的輕型轟炸機。新型殲擊機的機載設備,可靠性好,自動化程度高。飛行員無須顧慮飛機超出安全飛行范圍,也不需要進行任何計算和環視儀表,即可一目瞭然地從平視或下視顯示器上掌握全部所需信息。新型殲擊機維護簡便,更換1臺發動機,4人隻需要1小時即可完成。飛機再次出動時間,包括加油、掛彈等,單機不超過15分鐘。重要部件(如發動機、雷達等)采用單元體結構,發生故障時可按單元體調換。機上主要工作系統具有自動檢測和監控能力,易於發現故障部位。

  展望 殲擊機將主要在以下幾方面繼續得到發展:①進一步提高機動性,重點研究直接控制空氣動力的方法,使飛機能作各種非常規機動動作,如在不偏轉或不俯仰機頭的條件下,能在飛行中側移或上下平移,在不改變飛機前進方向的條件下,能使機頭偏轉一個較大的角度,以利於發射導彈或使用航炮;②提高巡航性能,在不打開加力的情況下,使飛機作超音速巡航飛行,以提高飛機的平均作戰速度和反應能力;③利用電子技術,使各系統向最優化和更自動化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在解決敵我識別和提高警戒、幹擾、抗幹擾能力方面將有較大進展;④提高可靠性和維修性。此外,將提高殲擊機的短距起落性能,進一步減少對機場跑道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