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有加農炮和榴彈炮的彈道特性的火炮。簡稱加榴炮。用大號裝藥和小射角射擊時,其彈道低伸,接近加農炮性能,可遂行加農炮的射擊任務;用小號裝藥和大射角射擊時,其彈道較彎曲,接近榴彈炮性能,可遂行榴彈炮的射擊任務。F.恩格斯在《論線膛炮》一文中,把法國在19世紀中期使用的既能發射實心彈又能發射爆炸彈的輕型12磅炮(發射12磅炮彈的火炮,12磅約合5.45千克)稱作加榴炮。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構有塹壕體系的築壘陣地防禦戰的發展,交戰各國都需要增加平射火炮和曲射火炮炮。為瞭適應戰術上的這種要求,又便於生產,有些國傢研究把加農炮和榴彈炮合為一體的加榴炮。1937年,蘇聯研制成ΜЛ-20式152毫米加榴炮,其主要性能為: 炮身長為口徑的32.3倍,初速655米/秒,最大射程17230米,高低射界-2°~+65°,裝藥號數多達13個,戰鬥全重7128千克。20世紀60年代以來,許多國傢發展的新型榴彈炮,多兼有加農炮的性能,但沒有使用加榴炮這一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