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3軍團在湖南省平江地區反擊國民黨軍的“進剿”,進而攻佔長沙的一次戰役性作戰。

  1930年6月中旬,紅軍第3軍團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向國民黨軍佔據的交通要道和中心城市進攻的指示,利用國民黨新軍閥之間的矛盾,乘其第4路軍總指揮何鍵以大部兵力自長沙地區南追張發奎部和李宗仁部至湘桂邊境之際,由湖北省大冶地區向西南進擊,相繼佔領通山、崇陽縣城,7月4日攻佔湖南省嶽陽縣城,擊潰守軍1個旅,殲其其兩個營。接著,轉兵向南進至平江城及其附近地區。7月中旬,中共紅軍第3軍團前敵委員會、中共湘鄂贛邊特別委員會及各縣負責人舉行會議,決定紅3軍團、湘贛邊紅軍獨立師在平(江)瀏(陽)工農武裝支援下,趁第4路軍在湖南省會長沙的兵力薄弱之機,於25日沿平瀏邊界向長沙推進,奪取長沙。

  何鍵鑒於紅軍進到平江地區,長沙受到嚴重威脅,匆忙從衡陽調第19師第55旅到長沙,會同留守長沙的第15師第45旅等部,共約7個團的兵力,由第15師師長危宿鐘統一指揮,於7月19日沿長(沙)平(江)大路向平江城前進,對紅軍實行“進剿”。

  7月23日拂曉,危宿鐘以第55旅為先導向平江城進逼。當該旅進到晉坑時,遭到紅軍迎頭打擊,隨即就地倉促轉入防禦。紅3軍團第5、第8軍及獨立師在總指揮彭德懷、政治委員滕代遠指揮下,即分3路開始反擊,戰至15時許,殲第55旅大部,其殘部逃向金井。紅軍即向金井前進,於25日攻占金井,給守軍第45旅以殲滅性打擊,其殘部逃向長沙。何鍵為防守長沙,便組織敗退的部隊和新從邵陽調來的獨立第9旅一部、從衡陽調來的第19師兩個營,沿瀏陽河佈防,繼續頑抗。紅軍乘勝由金井銜尾追擊,27日攻占瀏陽河東岸的榔梨,接著渡過瀏陽河,突破瞭何鍵的防線,並乘何部潰亂之際,迅速迫近長沙,戰至黃昏,即分由雨花亭、五裡牌突入城區,於午夜完全占領長沙。何鍵殘部分向沅江、湘陰、寧鄉、湘潭潰逃。紅軍在晉坑、金井、榔梨、長沙等戰鬥中,共俘國民黨軍4000餘人,繳獲長短槍約3000支、手提機關槍20餘支、機槍28挺、迫擊炮20餘門、山炮2門、電臺9部及大批彈藥、物資。

紅軍第3軍團攻占長沙

  此役,紅軍第3軍團5天連打4仗,給國民黨軍何鍵部以沉重打擊,擴大瞭紅軍的影響。在何鍵集中兵力大舉反撲時,紅軍於8月6日被迫撤出長沙,向平江縣長壽街方向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