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朝將領。百濟(今朝鮮半島西南部)人,曾任達率兼郡將。唐龍朔三年(663)歸唐,後任左領軍員外將軍。驍勇善戰,頗有謀略。儀鳳三年(678),吐蕃擾邊,他隨洮河道大總管李敬玄出戰。當時,右衛大將軍劉審禮等被俘,李敬玄怯戰退兵,被困於承風嶺(今青海化隆西南)。他率500名敢死士夜襲吐蕃軍營,遂解其圍。因功授左武衛將軍,兼檢校左羽林軍,任河源軍副使。調露二年(680),又率兵於河源(今西寧)擊退吐蕃軍的進攻,升任河源軍經略大使。為加強河源地區的防守,置烽戍770餘所,又屯田5000餘頃,年收入百餘萬石,對穩定西北起瞭重要作用。嗣聖元年(684)升為左武衛大將軍,後又任江南道大總管。垂拱二年(686),率軍擊敗突厥的進攻,進封燕國公。三年,任燕然道大總管。他治軍嚴整,愛惜士卒,不營私利,為部下所敬服。永昌元年,被誣謀反,入獄後自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