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3月,東北抗日聯軍第2軍軍長王德泰、政治委員魏拯民,為打破日軍“討伐”,鞏固並發展遊擊區,決定主動出擊,打擊日偽軍。4月初,令第1師至吉林省敦化縣城與大蒲柴河鎮之間的玉皇廟附近隱蔽待機;第3師至敦化以南地區展開積極活動,引誘敦化之敵出動,相機殲滅之。4月7日,駐敦化的日軍500餘人、偽員警大隊250餘人,向大蒲柴河“搜剿”。抗聯第2軍第1師於日偽軍出動的當晚即向寒蔥溝開進,翌日拂曉到達寒蔥溝北山,陷蔽於山北坡大道兩側的樹叢和溝壑之中,作好伏擊準備備。第3師第10、第12團擔任封鎖溝口的任務。4月8日9時30分,日軍小分隊進至寒蔥溝口附近搜索,未發現抗聯部隊,日軍大隊人馬在前、偽警察大隊在後,即沿山路向寒蔥溝嶺頂行進。中午,日偽軍完全進入抗聯伏擊區。當其先頭部隊接近嶺頂時,抗聯的成串土地雷突然爆炸,日偽軍隊形頓時大亂,抗聯伏兵一齊開火,僅10分鐘,即將日軍先頭部隊60多人全殲,其餘日軍拼力抵抗。抗聯部隊組織交叉火力,猛烈射擊,沖鋒隊沖入敵陣,展開白刃格鬥,日軍傷亡過半,殘部奪路逃脫。封鎖溝口的第10、第12團斃偽警察大隊數十人,將其餘的全部俘獲。這次戰鬥,共斃傷日偽軍260餘人,俘270餘人,繳獲步槍500餘支、輕機槍10挺、小口徑炮10門、電臺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