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同治四年(1865)四月,撚軍在山東菏澤高樓寨(今高莊集)殲滅清軍僧格林沁部的一次著名伏擊戰。

  三年夏,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今南京)陷落。十月,遵王賴文光率所部太平軍在河南南部與撚軍張宗禹等部聯合,按太平軍軍制整編訓練,並易步為騎,流動作戰。是年冬至翌年春,在河南鄧州(今鄧縣)、魯山、鄢陵等地,多次擊敗“圍剿”的清軍。僧格林沁惱羞成怒,親率馬步萬餘,跟踵窮追。撚軍避實擊虛,以走制敵,在豫、魯、蘇三省交界地區盤旋打圈,,來回奔馳數千裡,把清軍拖得精疲力竭,使僧格林沁手疲不能舉韁索,以佈帶系肩上馭馬。四年四月,捻軍數萬由江蘇再次折入山東,渡過運河,在鄆城、范縣一帶匯集瞭當地起義武裝,馳抵菏澤西北的高樓寨地區。這一帶地處黃河南岸,附近河堰縱橫,柳林密佈,捻軍決定在此設伏,與敵背水一戰。

高樓寨之戰

  二十三日,僧格林沁率軍追至,紮營於菏澤西的解元集。當得知捻軍主力在高樓寨地區後,便於次日拂曉向該地逼進。捻軍先以小部隊前出寨前誘敵。清軍不知是計,兵分三路進擊:以翼長諾林丕勒等馬隊、總兵陳國瑞等步隊為西路;翼長常星阿等馬隊為中路;翼長成保等馬隊、總兵郭寶昌步隊為東路;僧格林沁在後督隊。中午,清軍進入設伏地域,捻軍伏兵突起,馬步並進,亦分三路向敵突擊。西路捻軍與敵短兵相接,鏖戰時許,稍卻。此時中路捻軍已將常星阿馬隊擊敗,隨即轉兵西向,配合西路捻軍夾擊清軍,清軍不支,紛紛潰敗。東路清軍也被捻軍擊敗。僧格林沁遂收集馬步殘兵,逃往高樓寨南的郝胡同(一作葭密寨),負隅頑抗。不久,捻軍大隊趕到,將清軍團團圍住,並在四周挖掘長壕,防敵逃竄。當夜三更,僧格林沁率部突圍,被捻軍發覺,又陷入重圍。在槍聲號角聲中,捻軍越戰越勇,清軍死傷慘重。最後,僧格林沁雖沖出長壕,已身負重傷,當逃至菏澤西北的吳傢店(今吳莊)時,被捻軍戰士殺死。捻軍從而取得瞭殲滅僧格林沁以下7000餘人的重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