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末期,新四軍第3師攻克江蘇省阜寧縣城的戰役。1945年3~4月,華中日軍在新四軍攻勢作戰的打擊下,將蘇北鹽城、阜甯一線部隊南撤至長江一帶。阜甯城由剛從河南開封地區調來的偽第2方面軍第5軍第41師和軍特務團、蘇北屯墾警備第1總隊共3400餘人駐守。阜寧城位於江蘇省北部,水陸交通便利,是鹽阜區的軍事要地。第3師師長兼政治委員黃克誠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擴大解放區、縮小淪陷區的指示,針對阜寧偽軍失去日軍撐持、正在交接防務、內部矛盾劇烈等情況,決心抓住這一有利時時機,發起阜寧戰役。該師集中第8旅3個團、第10旅2個支隊(團)、師特務團及阜寧、阜東、射陽、建陽、鹽東等5個縣獨立團,共1.4萬餘人,首先分割包圍、殲滅阜寧城北外圍據點之敵,爾後相機攻取阜寧城。

  戰役於4月24日午夜發起。第8旅全部和第10旅主力迅速將城北各外圍據點之敵分割包圍,並展開猛烈攻擊。至25日中午,先後攻占頭灶、七灶、掌莊、大顧莊等據點。當新四軍部隊猛攻上述據點時,偽第5軍軍長王清翰率主力2個團,分3路向大、小顧莊增援,遭到第10旅預伏部隊的迎頭痛擊後,倉皇向阜寧城回竄。此時,第8旅第22團一部乘勢尾追,突入城東北角,占領城北大炮樓及清靜庵。當日下午,第8、第10旅主力迅速投入巷戰。經2小時激戰,殲偽軍一部,殘敵退守大浦橋、水龍局、天主教堂等堅固據點頑抗。26日,第3師各部繼續猛攻。在軍事壓力與政治攻勢下,偽軍相繼繳械投降,阜寧城獲解放。棄城南逃的偽軍千餘人,大部被師特務團、阜寧和射陽獨立團堵擊殲滅。隨後,第3師乘勝擴張戰果,收復阜寧一鹽城公路上的施莊、溝安墩、草堰口等據點。至此,歷時3天的阜寧戰役勝利結束。此役,共俘偽副師長以下2000餘人,斃傷300餘人,解放阜寧城及市鎮20餘處。這一勝利,鍛煉和提高瞭部隊的攻堅能力,沉重打擊瞭蘇北的日偽軍,擴大瞭根據地。

阜寧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