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孫權、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著名決戰(見彩圖)。

赤壁之戰舊址 湖北蒲圻赤壁 袁學軍攝

  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河南南陽)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

  九月,曹軍進占新野(今屬河南),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屬湖北)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80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坂(今湖北當陽境)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共謀抗曹。孫權懾於曹軍聲威,舉棋不定。周瑜、魯肅與諸葛亮等精辟分析局勢,指出曹軍兵力雖實有20餘萬,但有後方不穩、遠道勞師、不服水土、短於水戰等弱點可乘,堅定瞭孫權與劉備結盟抗曹的決心。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3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劉備軍,共約5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

  曹軍乘勝攻取荊州重鎮江陵(今屬湖北)後,順長江水陸並進。十一月,被孫劉聯軍阻擊於赤壁。曹軍不善水戰,又值疾疫流行,戰鬥力大減,初戰受挫,被迫駐守江北烏林(今湖北洪湖縣境)一帶,隔江與聯軍對峙。曹操下令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

  聯軍雖初戰獲勝,但在曹軍改變方略後,求戰不得。周瑜自度溯水攻戰,供給困難,須力避久峙,即采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以出奇制勝。曹操自信穩操勝券,戒備松懈。黃蓋擇時率蒙沖鬥艦十艘,滿載薪草,灌註膏油,外用帷幕偽裝,上豎軍旗,乘東南風揚帆疾駛曹軍水寨,餘船跟進。船上水軍齊呼投降,曹軍將士爭相觀望。黃蓋待船隊逼近曹軍,下令同時點燃薪草,水軍換乘小船退走。火船乘風闖入曹軍船陣,頓時一片火海,延及岸上營寨,曹軍死傷慘重。周瑜等率軍乘勢沖殺,曹軍潰敗。曹操領殘部從華容道(今湖北潛江南)逃向江陵,兵力折損大半,無力再戰,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

  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周瑜率軍溯江進攻江陵,分遣部將甘寧繞道攻取夷陵(今湖北宜昌境)。孫權統大軍東征合肥(今屬安徽)。劉備領兵追至江陵後回師夏口(今武漢境),溯漢水北進以迂回曹仁後方,並分兵搶占荊州要地。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爾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瞭基礎。

赤壁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