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8~1589年統治法國的封建王朝。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死後,因卡佩傢族嫡系無男嗣,由卡佩傢族的旁支瓦盧瓦伯爵查理之子腓力六世繼承王位(1328~1350),建立瓦盧瓦王朝。

  瓦盧瓦王朝時期,內外戰爭頻繁。王朝初建,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腓力四世外孫的名義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爆發英法百年戰爭。戰爭期間,1358年發生E.馬塞爾領導的巴黎市民起義和紮克雷起義。15世紀初年,瓦盧瓦傢族的兩個旁系奧爾良公爵和勃艮第公爵互相相傾軋,內訌延續近30年之久。從1494年起,瓦盧瓦王朝同哈佈斯堡王朝為爭奪意大利而連年作戰,直至1559年《卡托-坎佈雷西條約》締結後才停戰。1562~1598年又爆發宗教戰爭。百年戰爭時期,王權一度衰落,15世紀初,王權逐漸加強,路易十一基本完成瞭法國的統一,法蘭西斯一世(1515~1547在位),建立君主專制。瓦盧瓦王朝時期,市民階層迅速崛起,作為第三等級的代表開始與特權等級角逐。資本主義經濟在貿易、航運、采礦和紡織等部門開始發展。統一的民族語言逐漸形成,人文主義思潮盛行,文藝復興達到高峰。1589年8月1日,亨利三世(1574~1589在位)遇刺身亡,因無子嗣,王位由納瓦爾的亨利四世繼承(1589~1610在位)。至此,瓦盧瓦王朝結束,波旁王朝開始。

法國國王路易十二在征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