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世紀30年代初開始在美國北部興起的要求徹底廢除黑人奴隸制的群眾運動。早在殖民時代和獨立戰爭時期,B.佛蘭克林、A.傑弗遜等人就提出廢除奴隸制。美國獨立後,北部各州先後廢除黑人奴隸制。但南部諸州由於棉花種植業的迅速發展,種植園奴隸制不斷擴大,威脅著美國人民的民主權利。19世紀20年代前後,廢奴運動的組織在美國開始出現。1826~1827年,143個廢奴團體在巴爾的摩集會,譴責奴隸制度的罪惡。30年代初W.L.加裡遜在波士頓出版《解放者》週刊(1831~~1865),並和其他廢奴主義者於1832年創建新英格蘭反奴隸制協會。1833年4月在費城成立瞭全國性的美國反對奴隸制協會,總部設在紐約。隨後反奴隸制協會在北部各地紛紛建立,到40年代這類組織約達2000個,參加協會人數超過20萬人,形成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廢奴主義者雖然遭到反動勢力的多方壓制和迫害,仍堅持積極開展各種活動,出版瞭幾千種書籍、報刊並散發瞭大量傳單,有大批演講員到各地宣傳廢奴運動的宗旨和控訴奴隸主的罪行,各種文藝作品和專著也以不同方式揭露和抨擊奴隸制的罪惡,不斷推動廢奴運動向前發展。此外,廢奴主義者還組織“地下鐵道”,通過隱蔽的方式,經由秘密的路線和食宿站,指引和協助大批黑人奴隸逃離南方。到美國內戰爆發之前,估計至少有6萬人因此獲得自由,“地下鐵道”的著名組織者之一,H.塔佈曼是女奴出身。她多次深入南部各州,協助數百名奴隸逃出南方而獲得自由。這種組織奴隸逃亡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動搖瞭奴隸制度的基礎。

“地下鐵道”——逃離南方的黑人奴隸

  19世紀40年代開始有不少廢奴主義者主張采取政治鬥爭。道格拉斯和塔潘兄弟(A.塔潘和L.塔潘 )等人組織推行廢奴主義綱領的自由黨。有人力主武裝鬥爭。但加裡遜等人堅持隻用道德說教的方式,不贊成采取政治行動,更反對組織廢奴政黨和武裝鬥爭,運動出現分裂。盡管在鬥爭手段上有分歧,整個廢奴運動仍在不同的道路上取得進展。1852年出版的H.B.斯托夫人所著《湯姆叔叔的小屋》(一譯《黑奴籲天錄》)對黑人奴隸的悲慘生活作瞭極其動人的描述和揭露,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反響,有力地推動廢奴運動的發展。美國的馬克思主義者J.魏德邁等人號召工人投身廢奴運動。運動在北部廣大工人、農民、黑人和婦女中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到50年代獲得社會上各階層人士的多方支持,逐漸形成聯合戰線性質的政治運動。1859年爆發的約翰·佈朗起義將廢奴運動推向高潮。

  美國內戰爆發後,廢奴主義者全力投入戰爭。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推動下,A.林肯總統頒佈的解放宣言宣告廢奴運動的最終勝利。